读《人生只有一件事》有感

时间:2023-12-25 15:25:21 人生感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人生只有一件事》有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人生只有一件事》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人生只有一件事》有感1

  胡润瓦读书会,刚哥带我们读完了金惟纯先生的《人生只有一件事》,整本书虽然只有二百多页,但是却给了我特别大的启发,每天四个章节的共读,从“看见我自己”开始,找到让我们焦虑、不顺利的本因是我们骨子里的傲慢、执念,进而学会“放下”,放下所谓的“我认为”、放下“理所当让”;学会“感恩”、“说对不起”、“信任”、“助人”、“不计较”、"记名字“等等等等,延伸到家庭的修炼、职场的修炼、领到的修炼、企业的修炼”......

  该书的每一个小章节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认真反思自己。读完这本书,就好像打开了人生修炼之门,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我们一起来围绕书的主题——“没有比学怎么活更重要的事情”来看看这本书的主要脉络:

  首先,书中强调了找到自己的使命和热爱的重要性。金惟纯老师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追寻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并将其作为人生的目标去努力。通过他自身的经历,我明白到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感。而不是为了适应社会、顺从他人的期望而去选择。

  其次,书中也强调了坚持不懈的重要性。金惟纯老师在书中提到了自己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这让我深刻理解到,成功往往需要经历艰辛的过程,充满了曲折和艰难。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够克服困难,最终达到成功。

  此外,书中也强调了对家庭的重视。金惟纯老师在追逐事业成功的过程中,没有忘记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家人。他通过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并不仅仅是在事业上取得的,还包括家庭幸福和人际关系的良好。我们遭遇挫折的时候,给我们最大安慰的是家人,而我们成功的时候,最先分享的可能是朋友,家人,是我们每个人的根基,我们必须用爱呵护,家不是讲道理的地方,是讲爱和包容的地方,因为家人是我们最大的底气。

  同时,金惟纯老师还提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他强调了追求梦想的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通过书中的故事,我明白到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而不仅仅是成功本身。只有找到了我们热爱的事情,并全力以赴去追求,才能够感受到人生的充实与满足。特别是当他事业遭遇长达七年的低谷时,金惟纯老师反而是通过自我修炼豁然开朗,看到了阻碍事业发展的并不是任何的外因,而是源于他这个领头人的焦虑心态,转念之间,从他给职场员工的每一次微笑开始,一切开始朝着他期望的方向自然转化,最终取得了非常可观的结果。

  金惟纯老师是取得了结果之后,反过来思考成功的过程、进而总结出奋斗过程中应该注重的修炼点,无疑是给我们这些在路上奔跑的人指出了捷径,助力我们把苦逼的奋斗过程变得有趣、生动,更容易取得结果。

  这本是让我明白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找到自己的使命和热爱,并为之付诸行动。坚持不懈、关心家人、追求个人成长,这些都是在人生道路上我们应该重视的事情。这本书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并给了我信心和动力去追求它。

  我们每个人都值得拥有自己的精彩人生。

  强烈推荐这本《人生只有一件事》,也感谢胡润瓦读书会的网红大主播刚哥带我们一起品读优秀书籍。

  读书,是让我们产生自我觉悟的途径之一,逐字逐句的精读,才能产生心流状态,激发自我觉悟,内心越来越笃定,越来越强大,才能真正远离焦虑。

  胡润瓦读书会现在共读的是蔡磊先生的《相信》,欢迎书友们一起听刚哥每天带我们精读好书,欣赏好听的歌曲。

读《人生只有一件事》有感2

  好久没听樊登老师推荐的书了,昨天进去看到樊登读书会推荐的《人生只有一件事》,听完后很有感触,这本《人生只有一件事》是一本教你用小办法解决大问题的人生哲学书。

  许多人觉得我现在的问题就是“我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我们家没有钱”。那当他面对着“我需要很多钱,我才能把日子过得更好”,或者“我需要我的孩子考上一个重点的大学,我才能把日子过得更好”,这样一个执念的时候,势必会产生很多痛苦。

  怎样能够让他觉得这件事不是那么痛苦的一件事?金惟纯教授认为如果你觉得我人生就缺钱,一直想要追求钱,这样把自己活小了。钱比你大,钱把你给压住了。如果你就在想“唉呀,我家就这个孩子,我怎样让孩子怎么好?我要如何如何”,你活得比孩子还要小,孩子变得比你大。

  如果说孩子比你大,你要去教育孩子,很难。钱比你大。你要去赚钱,很难。但是你如果活好的话,你可以让自己活到比钱大,比孩子大。这样的话钱要跟着你走,孩子也要跟着你走。自己变大、变得有吸引力靠修炼,成为一个活得非常好的人。最后就变成一块磁铁,大家就想跟你在一起。想跟你在一起就是你有魅力,你有磁力,人家就像靠近你,人们想靠近你,钱就跟着人走,你的孩子也想靠近你。所以说人生只有一件事,就是把自己活好。

  其实人生全部很简单,可以简单到剩下一件事,活在当下,把自己过好了。活好了其他事都很单纯,活不好就越活越复杂。人生只有一个捷径,这个捷径就是认错。真的认错不是内疚,是生惭愧心。你认错的时候身体会发热、会兴奋。如果你认错以后觉得自己被卡住了,哪里也动不了,那个认错叫做内疚,没有力量,自我价值感变得更低落。真正认错是热情的、有力量的,真正认错是欢喜的,真正认错是迫不及待想要去改变的,想要有所不同的.,这才是真的,叫做生惭愧心。如果你不能够如实地、完整地接受自己的时候,你就没有办法认错。所以认错有个层次,就是认到最后,就变成你最不肯认的东西,你要去面对了。

  一个活得非常好的人,他在过程中他自己不断地在修炼,最后他变成一块磁铁,周围的人就聚过来了,大家就想跟你在一起。

  很多人结婚困难,找不到对象。其实也不是要整天去参加相亲会,关键是把自己修好,让别人愿意跟你在一起。这个不能颠倒,就是你很想找一个人来爱我,但是最后你发现你根本不爱自己。而且你真的觉得自己好不可爱,你就是不接受自己。你觉得自己不好,不好到自己都没办法爱自己,然后你每天幻想一个人爱你,这不是颠倒了吗?

  这话太扎心了,许多婚姻困难者的状态就是“我渴望爱”“我希望得到爱”“凭什么我不能得到爱”“为什么别人都过得很好”。

  其实,你怎么知道别人过得很好?首先世界上就没有所谓的普通人,其次就是这种特别渴望被人爱的这种感觉,会让别人害怕,会让别人往后缩,担心、紧张、害怕、恐惧。核心是你要爱自己,你要觉得自己值得被珍惜。

  人生只有修炼这件事。许多人年轻的时候觉得自己可以成就大业,发大愿。结果发现没用,发了愿一下就忘光了,完全没用,没有力量。后来走到人生修炼这条道路以后,才看到愿力是修出来的,那个愿力要把生活中每一个不愿意转成愿意,这样不断地修炼就会有愿力。

  心想事成是靠日常的修炼一点一点来的。如果你走上修炼的这条路,对人生越看越明白。比如说你现在要发大愿,要拯救全人类。结果你母亲说“你帮我把垃圾倒一下”,你不愿意去做,觉得浪费时间。就是这么小的事你都不愿意,你那个大愿没有力量了,做不了的。愿力都是有简单的法门,可以修出来的,就是从生活中小小的不愿意,把它转成愿意。你每次看到自己又不想做了,那背后的不愿意当场把它转掉,最后你就变成一个越来越有愿力的人,最后你就会心想事成。

  说道修炼,不要去找一个大的目标去挑战一下,不需要。从小事,我们认错从小事开始认,我们修炼愿意从小事开始修炼。小事改变以后,别人的感受往往会很强。

  所以认错从小事小错开始认,没有问题;修愿意从小事开始修,没有问题。修,不要给自己太难的功课,让自己可以长久地一直做下去,修细微,小事入修。改改那些让人觉得不爽的小事这就是修身,所以中国古人讲修身齐家,不是特别玄妙的东西,它就是一点点来。不愿意就是不能,是不为,你看到“非不能也,而不为”的事情,就是你不愿意。

  为什么老让我让步,总是让我修愿意,凭什么老是我?因为,你愿意做更多,最后受益的是你自己。比如说别人活不好,我也不肯活好,你会这么想吗?我做的比别人多,我就赚得比别人多,我修得比别人多,我就赚翻了,最后我赚到一个更好的自己,哪有吃亏?

  人的痛苦就是来自傲慢的心情,大多数人活不好,就是活颠倒了,他在一天到晚管老天的事,管别人的事,不管自己的事,活得效能很低,挫折感很严重。不改变自己,老想着怎样改变别人,怨天尤人。要想活得好就要分辨什么是自己的事,把自己的事先负起责任来。爱管别人的事,其核心是逃避自己的错误,逃避自己不够好,逃避自己有问题。所以这时候你发现他整个陷在人生的困局当中,使很大的力气都走不出来。

  人生所有问题,都是自己造成的,只有从头开始“学怎么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家庭、事业和人生中遇到的难题——学如何听话,学如何说话,学如何赞美,学如何助人,学如何信任,学如何做小事……人生的一切都是大功课,都必须从头学起,只有从自己的起心动念开始调整,才能逐步改善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从而拥有成功的事业、幸福的人生。

  人生所有问题,都是自己造成的。如何为生活做减法,活得更通透;如何觉察和反省自我,接纳自己的不足;如何与家人、朋友和同事相处,提高人生效能?记住:人生只有一件事,就是“活好”;除了“活好”,人生没别的事。活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也是人生做减法到最后,剩下的唯一一件事。

读《人生只有一件事》有感3

  这是一本哲理书,值得慢慢读,其中蕴含的情感不是那么强烈。人生只有的一件事是“活好”,书中从不同的方面探讨了活好应该如何去做。

  书中提到关于人性的修炼,减少傲慢,“傲慢真的是绝症,除非你能看得见他,看见它,不容易,但只要看见,就由机会治愈。”现实生活中,人总是会抓住别人的错误不放手,对自己的错误又能轻易原谅。我们应该反本性而行之,“把对让给别人,把空间还给别人,不仅对别人有帮助,更有益于彼此的关系。”

  对于焦虑,作者认为焦虑都有原因,并且焦虑与自己的想法有关。“如果你不在意别人怎么看你,不想控制事情该怎么发展,就没有理由焦虑。”焦虑的情绪伴随着我的整个学生时代,不能说焦虑有百害而无一利,但确实减少了生活的可能性。

  书中强调关注自己的动心动念,“人生最重要的事是管理好自己的念头。”要有惭愧心、慈悲心、感恩心。“看到念头,到底是希望对人有帮助还是为了彰显自己,一看念头不对,就设法转换,生惭愧心,纠正行为。”日本的`企业家稻盛和夫也常常强调关注动心动念,要仔细辨别做企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还是为了社会公益。意识到关注念头本省就不易,时刻关注和管理好念头更是不易。如何对待别人的动心动念,别人也会如何对待你,“你待人如家人,你就在家,你待人如陌生人,你就是过客。”

  活好最重要的一点是修炼欢喜心,“修炼欢喜心很简单,就是从今往后,不管发生什么事,你都要决定自己要快乐,这样就好了。”

读《人生只有一件事》有感4

  金先生说:“人生只有一件事,就是“活好”,除了“活好”,人生再没别的事。”要“活好”,最要紧的是看见自己

  01

  看见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你有没有发现,“外面的人”和“家里的人”对待我们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可能你会认为,家里的人不了解我在外面有多大的能耐,多受人尊敬,我在外面说的话没有人敢反驳,我经常在外面“指点”他们。

  可是家里人居然不听我的,还敢指责我,完全不听我的“指点”,是家人不了解我。

  其实,你想想看,和外面的人交往,双方大多都是带着目的的,只要有目的,双方的交往就难免失真。就算是没有目的,也只能是浅浅的人生交集,没有人愿意将全部的自己都显露出来。

  因此,在家里你的才是真正的你,这就如同小女生喜欢拍照用美颜滤镜一样,镜头下的自己完美无缺,反而接受不了真实的镜子中的自己了。

  通常,我们都是“看不见”自己的。我们都觉得是别人不了解我。父母不了解我,老板不了解我,家人不了解我,孩子不了解我,但是,真正不了解你的,恰恰是你自己。

  这个世界,看不到自己的人太多了,很多人恐社交、恐婚、恐惧与人交往,总觉得这个世界没有人懂自己,可是你懂自己吗?你能看见自己吗?

  02

  不能“做小事”

  你身边有没有不能做小事的人?有,很多。

  不能做小事的人,男性居多,男性领导居多。他们给自己定了原则:只做“非我不可”的大事。

  其实,无论是在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单位,大事有,但是很少,所以很多人都是陷入无所事事又不甘寂寞,非找些大事做,最后,又都是眼高手低,不了了之。怪圈中。

  金惟纯先生青年时代很自觉地“找苦吃”,寒暑期打工,建筑工地做小工,当兵放弃军官做二等兵......以体验被人踩在脚底下的滋味,并期许自己铭记于心,永世不忘。

  后来合伙创业,走过了最初的艰辛,渐入正轨后,他开始想偷懒过“好日子”,只做大事,不做小事,结果是,公司的.大事越来越少,最终落入无所事事的境地。他总结自己“不能小”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讲究分工,追求效率,培养人才;第二阶段、受娇宠,小事大家自动不让他做。形成依赖,逐渐不会做小事。

  第三阶段、把所有的小事视为理所当然,开始不愿面对、不耐烦;第四阶段、就变成了眼中无小事,大事也做不了了。不仅工作如此,生活上也是如此,处处依赖,几近白痴。

  金惟纯老先生深刻反省自己后,悟出人生如果还能有机会做小事,就好好享受吧!“活在当下”是一件多么明智的选择啊!

  说到底,不能做小事的人群中,大多数是被宠坏的中年男人。他们一般又被称之为精英阶层,以企业界为最。

  如果你很有个性,周围的人都顺着你;如果你经常是对的,错的都是别人;如果你拥有一切令别人称羡,却感觉内心深处停滞不前;那你极有可能是被宠坏的高危人群。

  能够觉察到自己是被宠坏的中年人,是一件幸事,就怕被宠坏又不自知,造成生命停滞不前,实在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03

  傲慢是骨子里的癌“早就跟你说过了”是语言里的毒,自以为是则是血液里的瘤

  前几日读《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对于财富档案5记忆尤深,尤其是结合现状,对于“有钱人看到的是机会,穷人看到的是障碍”这句话有了深刻的领悟。

  当我把自己的领悟和家人分享时,他冒出一句:“这不是很简单的道理吗?早就跟你说过了呀!”一下子将我的那种欣喜若狂地想和他人分享的心情浇灭了,甚至还生出几分自卑来。

  自己觉得重大的体悟顿时被转折为“原来我还是很笨”,让自己陷入深深的挫败感。

  其实,“我早就跟你说过了呀”这句话我们在无意识中都说过,试想一下,在亲子关系上,有没有对孩子说过?在亲密关系上,有没有对爱人说过?在公司里,有没有对员工说过?

  或许只要稍微改一下,不再说“我早就跟你说过了”,而是说:“太好了,我为你高兴”或者是“太佩服了,我怎么没有想到。

  ”把“对”让给别人,把空间还给别人,不仅对别人有帮助,更有益于彼此的关系。

  有位人生导师说过:“傲慢是绝症,因为自己看不见”。很多人对于自己的傲慢是无觉察的,表面谦虚,只不过是保持风度,内心常自觉高人一等,骨子里也是傲气十足。

  这份深藏的傲慢,自己看不见,关系远的也无甚感,苦只苦了身边的人。

  傲慢的反面是谦卑,真正谦卑的人是平和的,豁达的,也是容易相处的。

  我有时候也总是自我感觉良好,比如:这几天频频上稿,参赛作品也受到好评,便有些沾沾自喜,自我感觉良好起来。

  殊不知,这份感觉良好的“自我”,其实是在画地自限,把自己框在了一个舒适区,它不是“真我”的海阔天空。

  美好的事物都在舒适区外,只有突破舒适区,才能接住美好。所以,要时刻警觉,一旦发现“自我”感觉良好时,一定赶紧觉醒,从舒适圈带着自己走出来,学会放下!

读《人生只有一件事》有感5

  本书作者金惟纯,台湾财经杂志《商业周刊》的创始人。被李敖誉为“台湾新闻界第一大才子”。35岁创业,曾一度跌入谷底。后来凭借一己之力扭转乾坤,把杂志办成了同行中的龙头老大。

  人生只有一件事,就是不断地读书学习,把自己修好。学习,世界就在你眼前。不学习,你眼前的就是你的世界。

  “傲慢是绝症,因为自己看不见”。很多人对于自己的傲慢是无觉察的,表面谦虚,只不过是保持风度,内心常自觉高人一等,骨子里也是傲气十足。这份深藏的傲慢,自己看不见,关系远的也无甚感,苦只苦了身边的人。

  “人生有一个捷径,这个捷径就是认错。你首先要学会承认自己不行,承认自己的错误。”

  没有德行的人,成功了也一定会出事。

  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无论男女老幼,尊卑贵贱,其实只有两个念头:

  一.我想不想跟你在一起。

  二.我想不想和你一样。

  所以,人生只有一件事,就是把自己修好。不断地修炼,最后变成一块磁铁,大家都想靠近你,跟你在一起。朋友靠近你,想和你在一起,同事靠近你,想跟你在一起,客户靠近你,想和你在一起,财富跟着人走,也都全部要靠近你。

  你的孩子也想靠近你,想变成你的样子,如果你的孩子想跟你在一起,想跟你一样,基本上你就不用教他了,他会自己学。如果他不想跟你在一起,不想跟你一样,你用各种教育方法都不会成功。

  生活不容易。我们的人生路是越走越窄还是越走越宽,决定因素就在自身。

  活好自己,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和自己和解,放下对完美的执念。

  活好自己,接纳他人的'不完美,和生活和解,放下对他人的期待。

  活好自己,放弃羁绊自己的人和事,做减法,轻装上阵,不断把自己修的更好,人们就喜欢和你在一起,愿意成为你的样子,这才是一切事的根本。

读《人生只有一件事》有感6

  读完这本书,一场深刻的自我对话和觉醒悄悄开始,如梦初醒,原来人生只有一件事:修炼自己。

  作者金惟纯被称为“台湾第一才子”,也是台湾发行量最大的杂志《商业周刊》的创始人。在经历了几十年人生沉浮,醒悟后 10多年的学习笔记。这不仅是金惟纯先生十年“学怎么活”的学习笔记,也是他给所有人的一堂幸福重修课。

  作者很崇拜的一位东方经营之圣:稻盛和夫。醒悟后的作者对稻盛和夫的经营理念和人生哲学很是赞同。稻盛和夫说每次遇到棘手的商业难题时,他总是安静下来问自己:作为人,何为正确。这是他一路走来的成功哲学,很简单,但从不出错。

  世间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回想过去,活的不怎么样的自己,是不是活颠倒了,把别人的事和老天的事太当真。那么,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对自己的事,认真对待,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说到认真,到底怎么做才算认真?承认自己真的是这样,就是认真。想要把自己活好,首先要学会面对接受现实,接纳真实的自己,学会面对、接受、处理、放下。

  我们常常感到无奈或经常抱怨,遇见了这种人真的倒霉,但不得不;发生了这种事太离谱,但不得不;在这家公司太委屈,但不得不……抱怨是因为自己的不接受,无奈都是因为自己的不去做。作者说:人生所有的问题,都是自己造成的。想想自己的目前为止的人生确实如此,过往的喜怒哀乐,现在的顺与不顺不都是过去自己行为的一种结果吗?如果你想让未来变好,就要从现在这一刻开始改变可能会导致不好结果的行为,比如提高现在糟糕的能力,比如学习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

  有人觉得跑一次马拉松能要了自己的半条命,但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跑了20多年的马拉松,不仅没要命,甚至身体和写作事业双重收获。他说的一句话让我记忆很深:肌肉是有记忆的,你给它的痛苦越多,它日后能承受的痛苦就越多,要持续不断、坚持的刺激,你的肌肉会越来越强大。人的能量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发自内心的相信自己的精力是无限的,你就真的能拥有常人羡慕的源源不断的'能量。印度谚语:精力越用越多。就像学习任何一种技能一样,精力也可以锻炼的越来越多。不要轻易给自己定义:我不适合早起,我不适合运动减肥。当你逼自己在最难坚持的时候再坚持一下,你才真正知道自己的能量。天生的强者或许真的存在。但每个时代都会有逆袭人生由弱变强的人,内心笃定的相信,别人能做到的我一定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我也可能做到。只要相信,能量便会聚集到你的身上。

  没有比“学怎么活”更重要的事。用心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事物,我们将会得到用心的回馈。德国教育学家福禄培尔说:“教育之道,爱与榜样,除此无他。”把自己“活好”,活成别人都想跟你在一起,想和你一样,想成为你的样子,你们之间的关系就没别的事了。我们都想百花齐放,但却往往陷入迷茫,借助书中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共勉“置心一处,就能启用;置于何处,且问初衷”。

读《人生只有一件事》有感7

  翻阅这本书,能够体味到周先生在现代纷繁芜杂的社会中,可以如闲云野鹤一样对话自己的人生。大家都如此忙碌,如此世故,谈人生成了奢望。人们说“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在周先生眼里,人生的百味杂陈,酸甜苦辣都值得品味,我们“只有一个人生”,虚度了,就没了,没地方借去。周先生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所为必有所不为。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区别就在与所为所不为的不同取向。”;“命运是不可改变的,可改变的`只是我们对人生的态度”;“我走在自己的路上。成功与失败、幸福与苦难都已经降为非常次要的东西。最重要的是这条路本身。”;“生命的意义不在奉献或占有,而在创造,创造就是人的真性情的积极展开,是人在实现本质力量时所获得的情感上的满足。”――像这样的精彩语段和语句,在周国平的文章中可以随性采撷。

  书中第十一辑“未知死焉知生”回答了我对于生死的疑惑。我们害怕谈到死,力求避讳谈及这个话题?世上所有的苦难,都可以用逃避、忍耐、甚至用死来解脱。唯独死亡是既躲避不掉,又无解脱之路,除了接受,别无选择。也可以说,人一生出来,就与死亡在做抗衡。也许,正是这种无奈,使得大多数人宁愿对死亡保持沉默。我们对于自己活着这件事实在太习惯了,而对于死却感到非常陌生。为何我们惧怕死?我们死后不复存在,不能感觉到痛苦,不应感到可怕。但死的可怕,恰恰在于死后的虚无,在于我们将不复存在,一个独特自我的绝对寂灭,永远的寂灭。周先生说:“一个人若为自己未能在千年之前活着而痛苦,你岂不认为是傻瓜?那么,为自己千年之后不在活着而痛苦的让人也是傻瓜”

  只要认真思考过死亡,不管是否获得使自己满意的结果,我们都好像是把人生的边界勘察了一番,看到了人生的全景与限度。思考死亡对于生是有价值的,它使人能以超脱的态度对待人生一切遭际。如此我们就会形成一种豁达的胸怀,在沉浮人世的同时,也能跳出来加以审视。我们固然仍有自己的追求,但不会把成功和失败看得太重要。更会,珍惜我们当下的一切,过好人生中的每一天。

读《人生只有一件事》有感8

  著名企业家黄启均曾提出过“一把盐”理论:任何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将它比作一把盐的话,那么市场就好比一大锅汤,若将这把盐全部倒进锅里,可能整锅汤仍然淡而无味;但若把汤一碗一碗舀出来再放盐,每一碗都够味。

  这使我想到了人生。我们来到人世,想追求的东西很多,但能力、时间却有限,

  如何用好人生这把“盐”?我想,首先是要选对碗。也就是说,我们对自己的人生目标要有准确的定位。通过对自身深入的分析、了解,找到自己的优势与弱项,明确什么是自己想做、能做的,什么是自己不能做的。一旦目标确立,就要集中精力,找到实现目标的`方法,并付诸行动。大凡成功者,都对人生作了很好的规划,确定了奋斗目标,并放弃了许多与之无关甚至相悖的东西。因为他们深知,一手难抓两鱼,放弃是为了把目标抓得更紧。

  人生只有一把盐,请选好你的那碗汤。

【读《人生只有一件事》有感】相关文章:

只有在工作后才得到的人生感悟短句摘录11-15

读《人生》有感01-31

读《人生》有感范文10-07

读《人生滋味》有感12-25

读《人生》有感14篇02-04

读《人生不设限》有感11-30

读《清单人生》有感12-21

读《人生》有感【通用15篇】07-04

读《人生没有橡皮擦》有感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