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生》有感

时间:2023-02-04 08:17:09 人生感悟 我要投稿

读《人生》有感14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人生》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人生》有感 篇1

  《培根论人生》是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之杰作,是凝聚了他毕生心血的结晶,论人生之经历,述处世之信条。

  本书载培根论说随笔五十八篇,他旁征博引用典广泛,内容包罗万象。为人处世类令我感受最深。

  为人处世类包括《论复仇》、《论逆境》、《论掩饰》、《论性善》、《论进言》、《论时机》、论《狡猾》、《论自私》、《论假聪明》、《论友谊》、《论谈吐》、《论野心》、《论礼节》、《论称赞》。

  一个人走进社会里,受到社会这大熔炉的历炼,炼出的不知是好的样品,也不知是渣滓。掌握了好的方法信条,也许成功之路便会现在眼前。

  培根告诉我们:明智之人只忙于眼前和将来之事,枉费心力的人才会对过眼云烟耿耿于怀,宽容仇敌实乃王者之风。顺境需要人的节制,逆境则需要人的坚忍,因为美德就好比名贵的香料,愈是燃烧、愈是碾压,其香却愈为浓烈。对微小的恩惠也不忘感谢,那其心重视的便不是钱财,而是人心。人人需要交朋友,否则,闭塞和窒息便是人体里最危险的疾病,也是人心中最可怕的敌人。友谊却能使心中的郁结和壅塞得到疏通和宣泄。有一个真正的朋友,便可以倾吐你的忧伤、欢乐、恐惧、希望、疑虑,以及一切压在你心头的事,令己轻松快乐。

  交谈中、行动中,都需要礼节。正如伊莎贝拉女王所言:“礼节就好像你一封永久的荐书。”这礼节最应该注意的是:要表现的自然大方,刻意的装腔作势反而是失态的。人们都需要恭维,却不可以过分,也不能太拘于礼节,这样有时会束手束脚。有智之人不会等待机会,而是去创造机会。

  一个人只学如何好好的去做,是对自己而言的,如果不知道如何防范坏人,也是不够的,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人需要掩饰,他可以麻痹敌人,给自己留条退路,也能看破别人的心思,“撒一个谎便能探知一个真相”即使如此。对于狡猾的人猛然提出一个大胆的、出人意料的问题常常会使其措手不及,从而袒露心中的`秘密。就如同一个隐姓埋名的人突然被人直呼其真实姓名,必然会有所反应。

  最大的智慧,莫过于正在事情的开端就把握时机,果断出击。因为当事情到了必须要执行的时候,迅速就是最好的隐秘之术,这就好比在空中疾掠而过的子弹,非人眼所能及,“兵贵神速”亦是此理。

  真

  要想在社会中站住脚,赢得别人的信任,必须让人相信你。怎么让人相信你?第一,言而有信。要不别说,要说就要在说之前考虑好,说出了,一个唾沫一个钉,言必信,行必果。第二,有错敢当。既然做了,已经是结果了,何必再装,大丈夫顶天立地何需躲避(除非事关重大)。第三,知错必改。让人觉得你还可以,你这人还靠得住。诚信相交!

  稳

  交流时要稳,语言不可过激,过激引起不良后果,因为谦虚没什么坏处。

  做事不可马马虎虎,欺人欺己,若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岂不好些。起码不会养无头的苍蝇乱碰,即使失败,如草木灰仍可以做肥料,而泥土终无所用。

  我认为一个人有野心没有错,但要知野心是什么。野心是一种催人奋进的体液,力量无穷,这需要用稳来平衡:目标不可过大,循序渐进,调整自己的心态加强修养,走人间正道。

  最重要的是锋芒内敛。性格本没有错,桀骜不驯、狂放不羁也很好,但很容易令人生厌,心胸狭窄之人,也许会对你心生恨意。古人云:“善藏锋者成大器”。这样一来,一可以争取好的人际关系;二将峰藏心中,该出手时,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雷霆万钧,即便不能一招定乾坤,也可极大的威慑敌人。

  知道自己的身份,明确自己的位置,该说什么该做什么,必要了然于胸。

  磨

  一个人很容易冲动,冲动是魔鬼,后果难料,因此,人遇事多磨难。在哪里磨?别人误会你,细心解释,如不成,也不可动怒,怒,即伤己又伤人。倘若别人有心与你闹矛盾,争,你只能将其扩大化,正中对方下怀。忍着,不与他争锋,他闹,难道没有累的时候吗?累了,自然就没事了。退一步,岂不海阔天空?一件事,做一遍未成功,那就分析分析原因,再做第二遍,如此下去,总有成的时候。梦存心中,仗剑天下,梦想必成真!

  这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时间久了,棱角、烦燥大都已磨去,而磨出的是宽容,是平静,是大度。你不必担心会变得懦弱,因为在这过程中你已知道该做什么了。你,也已变成一座活火山,平时无声无息,可以与人们友好相处,一旦把它激怒,即使在它最有杀伤力的时刻,仍可看到其四射的魅力。当然激怒它的力量必是非凡的。

  真,稳,磨——这三字真言,伴我梦的实现。

  读《人生》有感 篇2

  大家看过在海上航行的点点白帆吗?相信,许多人都见过,可是,大家又知不知道,在帆船上的搏浪者,他是经过迎风击浪,勇往直前,才能到达终点的。巨浪涌得那样高,令人瞩目惊心,然而,搏浪者却无畏于咆哮翻腾的巨浪,依然在波峰涛谷中飞翔。要知道,他们是要克服多少困难、挫折呀!而我们的人生,正像这搏击者,挫折与荆棘是巨浪,如果不能乘浪勇进,要么就是随波逐流,要么就是被巨浪淹没,永远也到达不了目的。

  《点燃人生》这篇文章,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它列举了几个伟大人物人生中走向成功的坎坷及作者的亲身体验,展现给我们一个人生的哲理:人生中的苦难是理所当然的,没有困难与挫折,就没有实现理想后的欢乐;没有实现理想后的欢乐,也就没有我们七彩的人生。所以我们应该感谢困难,感谢挫折,并应该积极地面对,因为困难给人宝贵的磨练机会,只有经得起考验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强者。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人生拥有着这样一条荆棘而崎岖的路,亦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但是,能不能把这条“山路”化作财富,那就要看各人的造化了。有些聪明且能干的'人懂得从逆境中磨练自己的意志,理想之花在不断催使他勇敢地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改变自己的命运,从黑暗中找到通向成功的道路;相反,有人则是愚蠢的,他面对困难,面对挫折,从来只懂得沮丧,从来只懂得让逆境操控自己,那么他的理想种子永远不能萌芽,因为,他确确实实是一个弱者。

  命运就是这样,荆棘到处丛生,你愿意做个强者还是弱者?

  如果你有远大理想,崇高的志向,那么,就请你从此扬起人生的风帆,迎风破浪,奋力前进,向着你的目标飞翔吧!

  读《人生》有感 篇3

  人生的道路很长,有些道理年轻时想不明白,直年老时才想通,但生命却快走到了尽头,所以人生的哲理还是早一点知道,才能少一点麻木,少一些弯路。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介绍一本《人生哲理枕边书》吧!

  这本书呢!是由外国著名的编辑与北京出版社共同努力编制的。里面有很多充满人生智慧令人深思的故事。故事虽短,但每一个都藏着无穷的知识和力量。

  其中最令我记忆深刻的有三个故事,分别是:“人生,乐观的心”,“人生,学会拒绝”,“人生,不可没有诚信”。

  其中“人生,乐观的心”是这样的:曾经有一个非常漂亮的海边小镇,镇上的人们个个都很有善,突然,有一天,一场超大的海啸袭卷了这座小镇,到处都是海水和妇女儿童的哭声,罗利也是这座小镇的一员,看,他正穿着靴子坐在院子里看书呢!邻居看见了,喊了喊罗利问道:“罗利,你怎么还是在看书啊?你不伤心吗?你不担心你的菜地被淹了吗?你不担心你的狗被水冲走吗?”“我不伤心啊?我有几天没有洗澡,我的菜也有几天没有浇水,正好海水帮忙。我也不担心我的狗,因为我的狗它自己会游泳”。罗利不慌不忙的一一回答。就是这样的心态使他成功的获得了小镇上的最佳心理奖。

  读了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感悟了许多道理,知道了人生虽然短暂,但路还是很长的,每个人都应该为了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而努力奋斗,不能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停止自己的脚步。

  记得我第一次接触这本书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很小,不懂里面的意思,但是又好奇里面的内容,总是瞪着无知的眼神眨巴眨巴的'听着爸爸给我讲。

  现在,我长大了,也慢慢的明白了这些道理。知道了一侧小故事,蕴含着大道理,一段小经历,浓缩着生命的真谛。

  “人生,短暂也好,慢长也好,这天上是云,扑面的风,路边的树。熟悉的或者陌生的人,不必匆忙赶路,慢下来吧!看看周边的风景,单调的过程需要用心的感捂来润色,去慢慢的品味。”

  让我们一起一起感捂道理,开启自己的成功之旅吧!

  读《人生》有感 篇4

  很久不读书了,确切的说是很久不能静下心去捧着一本书读下去,读《人生》有感。自从离开校园,告别学生时代,走上社会参加工作之后,就不怎么读书了,虽然有时会看看报纸杂志,但更关注的都是一些惹眼的新闻,比较八卦之类的。心里开始变得浮躁起来了,追求也变得的更现实了,早已把理想这个词眼抛到了脑后。

  最近用手机上网下了一本电子书:路遥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相似,时间都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我们父辈的故事;主人翁都是一位农村的知识青年,走在农村和城市的边缘,读后感《读《人生》有感》。但也有许多不同,《平凡的世界》像是给我们再讲一个故事,讲一个人在奋斗的故事。《人生》却是在给我们讲了一个道理,一个关于选择和责任的道理:人生无非是矛盾和选择的综合体,无关对错,仅仅在于我们能否在矛盾中做出选择并勇于承担一切后果。

  书中背景都属于很很久以前的事,我们父辈的那一代,还是农村的`生活。也许现在有很多人都无法理解,无法去读懂他们的生活,但是我还是喜欢,愿意去读,因为我就是在农村长大的人,我的父辈也都是农民。可是现在那种淳朴的生活好像再也找不到了,“打工”让农民成了民工,我们这些农村的孩子走出校门就来到城市,为了梦想追着,赶着,忙碌着。农村再也让我们找不到归属感,相反活在这个城市的边缘却感觉有种拼命扎下去的感觉。

  对于我的人生,会有怎样一个未来,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但是有一个感觉,我把故乡丢在的回忆里,在这个城市里寻找着自己的未来。相关专题:[教育]

  读《人生》有感 篇5

  在人生的途中,有许许多多的困难需要我们去解决面对这些困难,我们要沉着冷静,命运是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我们要自己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名人在我们的心中是高不可攀的.,其实他们也只是很普通的人假如把信命运比喻成台阶,他们每天迈一小步,十天、百天以后,他们就走的很高了,而在普通人的眼里固然也就高不可攀了。

  当然我们不能在此停留,我们也要步步向前,不能怀念过去,无论你在过去取得了多大的成就,因为人的生命之路好似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我们要抓住现在的一切。

  在眼前可能有会有很大很大的风浪,但是只要我们有勇气与决心肯定以克服的。张海迪她从小就高位截瘫,连在学校里学习机会都没有,可是她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生的课程,成为一名作家。

  可我们呢,不但可以在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我们的是不是更应该好好学习呢?

  “行动吧,在生命的此刻行动”中要我们积极的面对困难,最终一定能成功。

  读《人生》有感 篇6

  人生的迷茫之时,身处谷底的你,会看到一束光芒。那是一束多么耀眼、多么令人振奋的光芒啊!看到这束光芒的你,会朝着光明的方向,向上爬。爬到手掌出血也不肯作罢,爬到嗓子冒烟也不肯放下。但是,正在奋力向上爬的你,有没有想过,当自我决定向上爬的那一刻,但自我觉得不伸手触到光芒就不会放下的那一刻,你,已经登上了通往光芒的理想之路了呢?

  理想,就是这样的吧。不理解痛苦,不承受磨练,不坚强意志,不稳定目标,理想的翅膀将永远也不会降临你的身后。通往光芒理想之路将为所有人开放,将为所有辛勤、努力的人开放。不明白,你是不是那个愿意为了理想,付出辛勤雨努力的那个人呢?

  “有志者,事竟成。”我家隔壁的小玲姐姐从小丧失双腿,此生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但是,小玲姐姐从来没有放下过自我的理想。小玲姐姐的理想,是做一名主持人,做一名综艺节目的主持人。当小玲姐姐对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惊呆了。综艺节目的主持人,都是才艺出众,能唱能跳的。而小玲姐姐,说唱歌吧,唱的也挺好听,可说跳……小玲姐姐没有腿,怎样跳呢?当我问出这个问题,小玲姐姐便笑着敲了敲我的脑门,说道:“谁说没有双腿就不能跳舞了?你瞧!”说着,小玲姐姐便打开了桌上的.播音机,一首钢琴小提琴合奏的经典曲目《梁祝》悠扬响起,小玲姐姐配合着音乐,开始在轮椅上“翩翩起舞”。她的手,像蝴蝶一般在空中飞舞,表情也随着音乐变化。如果不看下半身,又怎样会明白这是一个残疾人的舞蹈呢?在这之后,小玲姐姐还说,要当综艺节目主持人,口才还要好。所以,她经常联系读一篇从来没有读过的文章,这样能够锻炼自我的随机应变潜力和对文章的理解潜力。听了小玲姐姐的话,我便常把自我写的作文给她读。但她的嘴里吐出一个个文字的时候,我会感觉,自我的作文写得再不好,也像灵泉的声音一般美丽。我常常陶醉其中——能够说陶醉在自我的习作里,也能够说陶醉在小玲姐姐优美的声音里。从此,那优美的

  声音时常在我耳边回旋——吃饭的时候,做作业的时候,甚至睡觉的时候……

  我一向很好奇,为什么小玲姐姐没有双腿,却还如此乐观的追求自我的理想呢?我以前问过小玲姐姐,可小玲姐姐却一脸平静,仿佛正在聆听自我内心的声音。许久时候,她说:“也许是对于心底的那一份执着吧。热血沸腾的时候,对什么事都很执着,尤其是对于自我的理想。”那时我还小,似懂非懂。如今想来,执着,或许真是通向理想之路的主要元素。但是茫茫人海,何尝又有人未曾执着过。可真正实现理想的,又有几个呢?

  盲目的执着,只会让人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这是小玲姐姐在成功后告诉我的。这是,小玲姐姐已经移居到了北京,而我读了六年级。小玲姐姐在北京参加了一个残疾人主持大赛的活动。小玲姐姐以超人的天赋和努力成功赢得了冠军。那一晚,小玲姐姐和我视频聊天,他问我:“你还记得以前你问我的那句话吗?问我为什么会乐观的坚持自我的理想。此刻,我把我之前的话补充完整:我追逐理想的原因是因为执着,而盲目的执着却让不少的人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让人失去自信心。在执着背后,付出的努力也不可计量。因为我相信我有当主持人的特质,我努力过,所以我会成功。更因为我渴望成功,所以我才会成功,得到理想的眷顾。”那一晚,我想了很多。小玲姐姐的话,似乎让我明白了理想的真谛。

  是的,因为我渴望成功,可望实现理想,所以我要努力实现,并执着的走下去。一向走到理想之路的尽头,触到那无比神圣耀眼的光芒。

  “有志者事竟成”“有梦者,勤即可成功。”因为理想,让我始终相信这两句话。

  你呢?在那光芒的理想之路上,你已经触到那万分耀眼璀璨的光芒了吗?

  读《人生》有感 篇7

  《人生》是路遥的一部中篇小说,发表于1982年,它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叙述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一直以来,我都比较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作品,而《人生》也就是以它那一波三折的故事吸引了我。小说的主人公高加林,一个才貌双全,文武皆备的农村青年高中毕业后没能跳进梦寐以求的城市,回到农村当上了民办小学的教师。那时的他已经很满足个既能体现他的才能而又对他充满希望的职业,但是好景不长,他被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三星顶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当上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然而,心性极高的他又怎能安于现状呢当机遇再次降临到了高加林身上时,他义无反顾地抓住了这次机会,重新回到了城市,当上了县里的通讯干事,一个有头有脸,风风光光的"记者",成了城里引人瞩目的人才。事实上,他确实也是相当出色的,他辛勤,朴实,他勇敢,自信,他热爱生活,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他凭着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在城里大显身手。但是终于有一天,高加林进城的背后原因被人告发了,他要面对的是重新回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负如同过眼云烟难以挽留了。

  他难以承受这份打击更难以面对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减少了狂热而又冷静的反省,接受了德顺爷爷的一翻话,而后一下子扑倒在黄土地上。人生变幻真是难以预料,谁又能知道自己今天以后会发生什么呢对于高加林的才华我是佩服的,对于高加林工作旅程中的变迁我是同情的,对于高加林的理想和追求我也是理解的。然而,对于高加林的爱情我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初恋是美丽,初恋也是激情彭湃的。正如小说中描述的,农村姑娘刘巧珍美丽,善良,她没有文化,但是却真心真意地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她的爱质朴纯真,她以她的那种充满激情而又实际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炽烈的爱。就在高加林离开讲台,失意无奈的时候。她的爱给了高加林精神上的慰籍,但仅此而已。因为,这爱实在是太单纯,太无助了。虽然,那时的刘巧珍是幸福的,她被自己倾慕以久的,多才多艺的,强壮标致的"先生"所爱着;那时的高加林也是幸福的,他被大马河川里最俊的姑娘所爱着。但实际上呢,这爱的天平能平衡吗不能。当高加林重新离开土地,走进城市,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学黄亚萍时,这天平就一下子倾斜了。与巧珍相比,黄亚萍无疑是位现代女性,她开朗活泼,却又任性专横,她对高加林的爱炽烈大胆又有一种征服欲。高加林的确与她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有相同的知识背景,又有许多感兴趣的话题,当他们俩口若悬河,侃侃而谈时,高加林已经进入了一种艰难的选择之中。

  当高加林隐隐地有了这种想法时,他的念头很快便被另一种感情压下去了,他想起了巧珍那亲切可爱的脸庞,想起了巧珍那种无私而温柔的爱。当巧珍带着狗皮褥子来看他时,他的那种难以言说的复杂的感情一下子表现了出来。在经过反复考虑后,他终于接受了黄亚萍的爱,无情地拒绝了深深爱着他的姑娘巧珍。更令人感伤的是,当高加林委婉地对巧珍表达了他的这种选择后,巧珍没有任何言语含泪接受了,她没有过多地责怪高加林,反而更担心高加林以后的生活,劝他到外地多操心。但是泪水却在脸上刷刷地淌着。我被这无私的爱而感动着,也被巧珍那坚强和豁达而感动着。但也仅仅是感动而已,我又能说什么呢退一部想想,一字不识的农村姑娘巧珍能和才华横溢,心性高远的高加林生活到一起吗如果说高加林当时选择了巧珍,以他躁动的个性又能安于现状吗两个世界中的他和她,即使生活到了一起又能有共同的语言吗我不敢回答。也许人生就是这样吧!路遥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慢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我想,人生就如这段话一样,让我们慢慢去走,去体验,去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直到有一天,我们老了,回首往事时能欣然一笑。直到有一天,我们老了,回首往事时嘴角能流淌出几个小小的故事。不也无憾吗?

  路遥的一部《人生》不但给我们展现了主人公高加林曲折、起伏的人生经历,更让我们对人生有了一种更深刻的理解、更透彻的认识、更明确的方向。人生的未知性,人生的无数选择,人生的美好爱情,人生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如同无数细流汇聚一起形成了奇妙的人生海洋,让无数人如同人生风雨中的船只,经历了摇摇摆摆,起起落落。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戏曲的奇妙在于其故事情节的曲折、起落,人生的奇妙在于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些什么,就像高加林在公社小学当民办教师并梦想着熬成公办教师时,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被别人背后陷害,一下子被同村村民的儿子三星所取代;在自己准备在农村扎根,与刘巧珍生活一辈子时,又一下子迎来了自己在县劳动局当局长的二叔,最后被马占胜走后门安排到了县委当了一名通讯干事;就在他在县委宣传部里干得红红火火,准备和黄亚萍一家去南京,追逐自己的梦想时,又一下子被张克南的母亲揭发,不得不回到农村,老老实实的当一名社员。人生事事都难料,但我们却要事事努力,以一种积极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未来。不要因一时的飞黄腾达而沾沾自喜、如狂似醉,忘却了人生旅途中的荆棘。也不要因一时的挫折和失败,而放弃对自己人生理想的追求。在这个繁杂、浮躁的社会中,我们须与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吴哲一样,时时怀着一颗平常之心。这样我们才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浮躁、消沉,迷失自己前进的方向。

  人生的另一个特点在于它充满了无数的选择。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口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人生》中高加林所做的一个最大抉择就是放弃了刘巧珍,而选择跟黄亚萍去南京逐梦。虽然,结局证实他的选择是错的,但他在选择的那一刻也不知道人生会给他开那样一个大玩笑。总觉得人生的许多选择都无所谓对错,因为未来永远无法预测,不然我们也无须选择。我觉得更重要的一点是当你选择后,你就要执着的走下去,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你只能想办法解决,绝不能退缩,甚至逃避,也不要后悔,不要整日为自己所作的错误选择而叹息。当然这里的选择绝不是盲目的,是经过我们深思熟虑,仔细推敲的。当我们的选择被时间这个试金石证明是错误时,我们也要及时的停下脚步,悬崖勒马,去重新思量并探索人生的道路。

  爱情也是人生中的重要部分。《人生》中高加林的爱情经历也给我们提供了前车之鉴。在面对爱情时,高加林是背信弃义的。他抛弃了深爱他的刘巧珍,而选择黄亚萍。虽然黄亚萍也是疯狂地爱上了高加林,但总觉得他们的爱情中或多或少的掺杂了世俗的东西。高加林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选择了黄亚萍这个铺路石。他想让自己的理想坐上爱情的船只顺风顺水的到达梦想的彼岸。但他不知道爱情是美好的,纯洁的,容不得一点瑕疵。当你想利用爱情达到自己的目的时,爱情往往会拒你于千里之外。所以对待爱情,我们千万别因抱什么非分之想而去破坏了它的纯洁和美好。人生也让我们认清了现实和理想之间不可逾越的差距。高加林一直在为自己的理想苦苦追求,这一点毋庸置疑,也是值得许多人学习的。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年少轻狂的那份激情。并且只有有了理想我们的人生才会充满激情和挑战,我们才会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世界。但在追逐梦想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会不断的遇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和挫折。这些压力和挫折是必然存在的,因为这就是生活。因此我们需时时刻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去认清这个残酷的现实世界。现实是不能以个人意志力转移的,谁如果要离开自己的现实,就等于要离开地球,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也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到的东西。尤其是对于刚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轻人来说,这应该是一个最重要的认识。

  人生只有一次,正如《童梦奇缘》中冯小刚的那句经典台词所说的一样:生命是一个过程,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可悲的是它不能够重来,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所以我们要把握人生,把握人生的未知性,把握人生的抉择,把握人生美好的爱情、把握人生中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揣一颗事事平常心,走好奇妙人生的每一步。

  读《人生》有感 篇8

  一个没手没脚、没有左眼的人;一个从尸横遍野的战场上,挣扎着爬回来的人;一个整日整夜重复一个吃饭动作,一点一滴学会了生活自理的人;一个领着社员填沟造地、引水拉电,干了25年村支书的人;一个一天学没上,愣是用了7年的时间,写出一本长篇自传体小说的人……写到这,也许你会问:“这是真的吗?这个人是不是超人呢?”我告诉你:“他并不是超人,这个人就是——朱彦夫。”这是一位记者采访朱彦夫后写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令我最感动的就是朱彦夫练习使勺子的情景。

  “吃饭最难的是使勺子。勺子滑,夹不住,掉到床上,可以用嘴叼,如果掉到地上就麻烦了,得床上床下地爬。好不容易饱紧勺子,够着嘴了,勺子早翻过来了……更糟的是,他胳膊的`断处,一碰就痛,越痛越得多磨多练。朱彦夫整天整夜重复一个吃饭动作。”看到这,我真佩服朱彦夫,“他本来可以留在荣军院一辈子让人伺候着,可他却要一切事都自己做,正是这种坚定的决心,终于,他生活可以自理了。”

  和朱彦夫相比,我真是太惭愧了,使我觉得自己无地自容,他有那么大的困难都克服了,而我遇到了一点小事不顺心,就不想理它,不去克服。

  记得有一次,有一道难题,我怎么想也想不出答案,算了几张草稿纸、画了好几幅图、列了十几个算式、列了好几个方程也没算出答案,我一看表都快10点了,我便去请教妈妈,妈妈说,让我好好想想,我一听,心想:哼,不告我,也罢。我不写了。便把作业收了起来。转天,老师公布答案,问:“谁对了,举手!”全班大部分同学,都举手了。其实我就差一步就算出来了,可我却没有继续往下算。现在想想,我只遇到了那么点困难,就退缩了,可朱彦夫却面对那么大的困难都没有退缩,我真应该向他多学习学习。

  朱彦夫虽然是个特等残废,但在通往正常人的生活道路上,他次又一次,把自己冒死带往极限……他完全可以不这么做,可他却非要这么做,而且居然都成功了。也许,在他的躯体里,蕴藏着惊人的能量;在他的生命里,充满了许多的不可思议。

  读《人生》有感 篇9

  做人应喜,还是应悲?首先关于“人”,先人们就有不同的说法。荀子说人性本恶,贵是以礼制恶;孟子说人性本善,礼是人本性的延伸。圣人就连“人”也未曾弄清楚,那普通人“做人”岂不更加迷糊。古人说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古人又有三大不幸事: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做人可谓是悲喜交加,万般无奈。

  做人可谓真是难,做人最高境界只会是“圣人”,做人做不到神。人生中究竟什么是最美好的事呢?我一直向往于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个高贵而宁静的国度里,夕阳西下时美好和煦的无际田野上,旁边是更加美好的人儿,再加上合适轻柔的抒情音乐,那样便拥有着一副安适惬意的心情,这样该是多么美好的意境呀!人生所有美好的事都只在那一刻,那真真是令我只在乎曾经拥有,何必要它天长地久呢!

  我们也可能只是一辈子都被这凡尘俗世所累,一辈子都处在一种生命状态中。聪明的人从来活的'丰富多彩,他们从来不会被限制在某一种状况下,总是在寻求突破。在人生中,爱旅游的人和爱尝试多种职业的人往往是那些最懂得如何享受人生的人。

  更何况万事皆在不断变化之中,没有事物一成不变。喜事,悲事,皆是事。只是个人对于事物的心态不一样罢了,或因人而异,或因物而异。只是圣人从来镇静,常人向来不安。无人不爱喜事,无人不恨悲事,这只不过是人类最普通的情感罢了。因喜事到来,而富有情感,激情四溢,不同凡响。这是令人最开心的一件事了。激情被带动起来,而开放自己,毫无拘束,真令人好不快哉。一切皆被燃烧,无所避免,充斥着内心的没有不快,只有喜悦。之所共得,希望非是人体激素之共同作用。为自己心之所发,无拘无束。

  快乐本不需任何理由,只为心中那股无名之“火”,炽烈激昂地迸发着。挥动双手,舞起双脚,借舞蹈音乐迸发着自己。感怀人生,我们的心态由此变的不同寻常。没有污秽,或推迟了它的来临,心儿得到片刻的洁净,却也很久着滋养着心灵。只有这样的心态才令人变的不寻常,不是俗物。

  若懂得悲伤,这样人便变得丰富起来了。因为悲伤,所以懂得珍惜。人生本是喜忧参半。做人应喜,也应悲。做人有喜,也有悲。

  读《人生》有感 篇10

  恍惚间,山环水绕,清风拂过山林,发出微微的声响,细听,一切又归于宁静至此无声,无息。

  回眸远眺矗立远方的古亭,仿佛手中又端了一杯香茗,久久回味。茶香占了灵魂的几成,我竟不知道,只知道双瞳中倒映着的,是自然中的一隅——山水间的人生。

  在这片山水下,柳宗元不再步入官途,而是安心的在石潭边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范仲淹离开了京都,在岳阳楼诉说着剪不断的忧虑。欧阳修做了一辈子太守,他在醉翁亭下的`欢乐又是一段无与伦比的佳话。另一边,杜甫的草堂依旧浸润在蒙蒙细雨中,却不曾言语。浔阳江畔,琵琶声早已散尽,可过路人依然能倾听白居易的孤寂微吟。春和景明时,又能在南山下看到那个种豆的身影了,只是不知桃源实属何方,可否再现……

  那一页页的追思,一片片的历史,都散发着醉人的光芒;那精炼的文字,练达的文笔,闪耀着时光的沉淀,记述这一代代伟人的选择。

  山水之间,蕴含了多少人的情怀,又见证了几个朝代的兴衰!

  今天的人类,又是否能回味古人的或喜或悲,再在山水之间忘乎得失,循着古人的足迹望穿历史,追思一个王朝的背影?山水之思或许已埋没在现代人类日复一日的忙碌中。可我坚信,只要愿意,那片山水就能亘古不变的矗立着。

  在书中,从未变迁。

  读《人生》有感 篇11

  前些日子出差,乘坐列车去牡丹江,上车找到座位坐稳后,顺手掏出随身携带的散文诗精装本读了起来。读着书,却总感觉一些异样的目光扫射过来。我抬起身,向我座位的前后左右巡视了一圈,我就注意到了一个现象:车厢里的旅客,有的,几个人集聚在一起摔扑克,有的在织毛衣,有的在吃东西,更多的人在睡觉、聊天。难怪很多人把我当成异类多瞧了几眼,只因我在看书!忽而我又想到了我住宅区附近的社区活动室,每每从那里经过,里面都是烟雾弥漫、麻将声声。似乎“社区活动”只是打麻将。又联想到农村的现状:一年中近半年是农闲季节,而绝大多数农民也便是在麻将声中度过的。我不否认打麻将也是一种娱乐活动,可我总是觉得这种生活过于单调,也过于低俗了。

  我说的这几种情况虽没有什么代表性,但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社会现象,就是:大多数人还同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还没有认识到读书的妙处,社会的良好读书氛围还没有形成,人们的文化素养还有待于提高。

  本想就这个话题写篇文章表达自己的看法,呼吁人们重视读书,恰逢全国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开始了。通过空中课堂,有幸聆听了北京教育学院苏立康教授的讲座:语文与人生。所以想在此一并谈谈我对读书的看法。

  听苏教授的讲座,真让我大开眼界。我如坐春风,觉得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是一种灵魂的提升。苏教授渊博的学识、文雅的谈吐,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真不愧是教授,有大家和学者的风范!

  苏教授的讲座主要分两个部分:阅读与人生,写作与人生。下面我就报告的第一讲《阅读与人生》并结合我自己的理解,来谈谈我的体会和感悟。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不仅在于人有会思维的大脑,更重要的是,人追求的是高品质的生活。如果人还只是停留在吃喝拉撒的简单生活状态,或只是处于一种野性又蛮荒情境之中,或只是一种简单的娱乐,没有更高雅生活格调的追求,那又能比动物强多少呢?的确,现在是金钱和物质的社会,人们的物欲在急剧彭胀,大多数人追求的是丰厚的物质生活,整天忙忙碌碌,而精神世界却是一片荒芜。归根结蒂,是花花绿绿的世界迷惑了他们的双眼,功利的滋生发展挤压了他们高品质的生活。其实,古今中外,追求精神生活的人也不在少数:像苏教授举的阿基米德,亚历山大大帝,还有我国的学者孙也芳,他们个人资财缺乏,物质贫瘠,环境艰苦,精神却是无比富有。当然,也有许多平凡人物,追求的也是精神生活的丰富。生活虽清贫,精神世界却是那样富足。那么,他们何以有如此丰富的精神世界?他们是从人类的知识宝库——书籍中取得精神食粮。

  读书,可以对人的精神产生极大的影响。人的成长是一个慢长的过程,都是由最初的蒙昧到混沌初开,进而进入知识殿堂的,然后逐渐进入极高的精神境界。而在这个过程中,读书,无疑是一个捷径。书籍,是人类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是前人精神遗产的记录,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凝聚。人类睿智的思想,高尚的情感,灵动的才智,无不栖于根深叶茂的语文之树。好的书籍能涤荡污浊,提精炼粹,陶冶身心,它汇聚了凝重又传送着浪漫。人类生生不息的知识和文明的传承,几乎都是通过书籍来完成的。英国学者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高尔基也说过:“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对于有文化的人,读书是高尚的享受。我重视读书,它是我的一种宝贵的习惯。”可见书籍的重要性。书籍,是作者精神的产物,成书过程,是作者精神活动的过程。而读书,是我们在与作者进行心灵和情感的交流,读一本好书,就是在与伟大的人物谈话。尤其是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奠基时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良好的读书习惯,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读有价值的书,书中的精髓会成为你的思想信念,会影响你对生活道路的选择,并促使你形成健康的人格,将会受益终身。所以说,书籍,会从你纯洁的心灵出发,引你走向深广,走向博大。

  苏教授讲座的目的,是让广大的语文教师和学生了解语文与人生的密切关系,更加热爱语文,热爱阅读。希望社会上的人,都能通过阅读和写作来提升精神品味、文化修养和内涵,提升人格,尽而提升整个社会的人的素质。

  很大程度上,良好的社会的风气在于教化和影响,而在教化和影响社会风气的过程中,语文教师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语文是个人文学科(这里指的是大语文),它的基本内容是谈人生。我们的语文教材,无论是哪个年级的课文,很多都是涉及到人生和理想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语文老师的点化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自然而然会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并形成健康的人格和个性。语文教师是学生一生中接触到的可以谈人生、谈理想抱负的人。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现代教育中,只有语文教师默默守着自己知识的百花园,理性世界的芳草地,独立地提升着自己的文化和人格修养。而一个称职的语文教师,常和学生探讨的课题是:怎样做一个人,我们要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语文教师深厚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生活志趣,对学生有极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语文与一个人的人生有着密切联系,一个人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决定他是否是一个有品味,高格调的人,而我们的语文教师对此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具有渊博的学识,丰富的志趣,幽默的谈吐,儒雅的风度,高尚的人格修养。用我们的知识和人格的魅力来影响和熏陶学生。用自身具有的良好阅读习惯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记得一个伟人说过:一个民族的竞争力取决于它的精神力量,而民族的精神力量不取决于这个民族的人口数量,而是取决于它阅读的力量。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民族的阅读风气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也就形成了。

  如果真的这样,我文章开头提到的那种情形就会不复存在。愿我们的学校书声朗朗,愿我们的社会成为一个弥漫着书香的温馨和谐的社会!

  读《人生》有感 篇12

  今天,我读了《理想点亮人生》后,使我受益匪浅 ,使我明白了每一个大人物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小故事,他们成功的背后都饱含着辛劳与坚韧的意志,才让他们走向成功与胜利。让我懂得了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张海迪,她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张海迪是当代中国英模的杰出代表,她的事迹被到处传颂着,她那敢于向残酷命运挑战的精神,激励了无数的.中国人。

  张海迪5岁时,不幸患上了脊髓病,瘫痪了。张海迪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读书,她总梦想着有一天能上学读书。但是由于自己的身体原因,没有上学。只能每天在病床上自学。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海迪9岁时就已经能读很厚的书了。长大之后,还创作了《轮椅上的梦》、《生命的追问》等。几十年来,张海迪一直在读书中思考,在读书中追问,在读书中获得奋斗的力量,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张海迪还为了给人治病,在自己身上反复练习扎针,体会针感。就这样,她终于掌握了一定的医术。邓小平也为张海迪的精神所感动,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看着张海迪对学习的坚持,我深感愧疚。有时候,我生了一点小病,吃坏肚子,肚子痛。可以继续上课,但是,我没有坚持上课,却向老师请假不去上课。而张海迪虽然下身完全瘫痪,但是没有放弃继续学习,后来还能创作书籍。与她相比我真是愧疚万分呀!

  带着感动一遍遍地读着张海迪的故事,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张海迪说过的一句话:“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这句话让我知道了做人要学会帮助别人,对社会对祖国有益的人。

  所以,我下定决心,要像张海迪那样,做一个有道德、有信念、有远大理想的人。长大之后报效国家,报效社会。

  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人生的精彩全靠理想点缀,理想能把人生点亮。让我们做一个有理想的少年吧!

  读《人生》有感 篇13

  高中时看过路遥《平凡的世界》,刚开始看的时候,觉索然无味,只看了几段便再也看不下去了。后来闲时,偶然翻起,竟一发不可收拾,然后就对其情有独钟,以至买回了路遥另一本书,《人生》。

  开篇,便觉有一种《平凡的世界》的影子在,可此篇是写在《平凡的'世界》之前,可以说《人生》为《平凡的世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人生》的主人公高加林既不像孙少安那样安于黄土,在土地上依然闯荡出自己的精彩;也不像孙少平那样虽有才华,但安于成为一名矿工,默默奉献。他是处于中间值的这么一个人,虽有才华,却不甘被埋没于黄土地,只想风光地展现自己的风采。

  看完全篇后,很为高加林错过巧珍而惋惜,但仔细想想,如果不是高加林贪图荣华,又怎么会失去善良美丽的巧珍呢!所以错过才是最好的结局,而不必为幸福而幸福。

  巧珍,一个真善美的化身。为了爱情,勇于追求,勇于尝试;为了爱情,不顾反对,毅然决然;为了爱情,善解人意,不计前嫌。但就是这样一个完美的女子,还是输给了现实,知识的缺乏是其一生的不幸,但相信命运会眷顾这个善良的姑娘。

  读《人生》有感 篇14

  人生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古今中外,任何一种文学样式,任何一篇文学作品,无不是在书写人生。人生也是个探讨不完的哲学问题,一千个人会有一千种回答。人生二字,之于青年时期的我们,说到底,是一种理想信念的指引。如若在年轻的时候感到困惑迷茫,那么年老的时候也很难对自己的一生感到满意。而这盏明灯,这种理想和信念,我在作家路遥的《人生》中找到了答案。

  人这一生,要用美德去完善自己,做一个高尚的人、优秀的人。从这一点来讲,主人公高加林是我的榜样。高加林高中毕业便去公社当老师。他虽是个刚毕业初出茅庐的学生,可他通达人情世故。对同是镇里显赫家族没上过学的孩子,他一点都不觉得自己比他们差。他甚至有时不认同他们的有些行径。高加林是农民的孩子,他无法改变自己的`出身,但他十分向往外面的世界,自由而又精彩的世界。工作地点由镇到县的转变,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清晰的目标和更高的追求。偶然的机会他来到省里,通过学习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升了境界,对人生、对命运有了新的思考,促使他毫无畏惧,奋力一搏,人生就应当永不停下前进的脚步。他知道,凭借他的能力和努力,早晚有一天他能阅览更广阔的天地、能翱翔更自由的天空,能品位更精彩的人生。

  做一个纯粹的人,不迷茫心性,不慌乱步伐。高加林受过良好的教育,他非常好学。在他的心里,总有那么多有趣的话题可以谈论,他常常感到世界一切都很新奇,都能让他产生十分的热情,是他这种青年人常常会燃起的热情。世界在他的眼里只有好恶之分。他厌恶的便会握紧拳头,他甚至都不能控制自己的愤怒。他喜欢的便爱得热泪盈眶。无论何时,他的感情总是如此激烈。他遇到了书记刘玉海,景老师等他十分尊敬的人。他常常因为他们的优秀品质而深受感动和激发。他也遇到了高明楼,刘占胜这样做事不公正的人。他虽受过他们的好处,却打心眼里瞧不起他们。他热烈地期盼成为前者。

  流雾散尽,透过无涯的时间荒原,只需一眼,便懂得真情才是生命中弥足珍贵的东西。古有黄粱一梦徒留唏嘘感叹,通过阅读我好像也做了这样一场梦,似乎也得到了一番梦醒后的彻悟。作家路遥选择用高加林的青年经历告诉我们人这一生最珍贵的是什么。人的一生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高加林在关键的就业问题上走了捷径,当他失去县里的工作,再次被退回公社当农民的时候,他觉得很踏实,他知道这一切现在来得刚刚好,如果再晚一些,他会跌得更重。可是时间终究改变了一些东西,在虚荣心作祟下,他伤害了最爱他的巧珍,他失去了巧珍,原来巧珍对他的这份感情才是比金子还贵重的东西。

  我觉得作家路遥的《人生》这本书是写给青年人看的。他细笔描绘了高家村的一草一木,描绘了高家村的村民,给我们塑造了一个高加林成长的农村环境,具有非常广泛的现实意义。我想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也是一样,有珍爱我们的父母,他们总是担心我们受到伤害,想给我们最好的保护。我们可能会遭遇高明楼,刘立本诸如此类人不公平的对待,但是我们身边总有善良正直的人,给我们提供真诚无私的帮助,用最朴素的道理教诲开解我们,陪我们走过人生中最黑暗的长夜。

  人这一生,诱惑很多,干扰也很多,很难清楚自己真实的想法。但越在这时候,越要把握住关键步伐,不急功近利,不好高骛远,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坚守初心,方得始终。人生路虽然充满坎坷和荆棘,但困难与机遇同在,磨砺与成功并存,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越是来之不易的东西,越值得用汗水去拼搏,越值得用余生去珍惜。前路多崎岖,且高歌前行,单纯热烈不枉此生。

【读《人生》有感】相关文章:

读《人生》有感01-31

读《人生》有感【通用15篇】07-04

读《人生没有橡皮擦》有感02-03

【精选】《人生》读后感07-07

[精选]《人生》读后感07-04

人生读后感02-04

《人生》读后感02-01

《人生》读后感(优)07-07

《人生》读后感(必备)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