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工作计划汇总8篇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做好计划可是让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养成教育工作计划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养成教育工作计划 篇1
20xx—20xx学年养成教育工作计划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个人终身成长发展的基础性教育,是德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加强我校管理,切实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明素养,从而结合我们双铺二中学校实际制定的《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为总领,以《学生行为习惯评价办法》为评价手段,全方位对我校学生的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安全习惯、卫生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培养,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一、加强领导
学校成立“养成教育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方案,组织实施。
组 长:黄遵学
副组长:程正宽 陈功国
成 员: 刘峰 鲍启森 余峰 全体班主任老师
二、工作目标
1、通过“文明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2、通过“生活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3、通过“学习习惯”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4、通过“安全卫生习惯”教育,培养师生自我安全意识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人力物力效能,使师生养成安全为天,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
三、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学。通过学《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学校行为习惯要求等,明确行为规范的内容,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做,怎样做。
第二阶段:做。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指导学生行为,通过各种活动,强化训练。通过自查互纠,共同进步。通过激励评优树立典型,带动进步,从而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第三阶段:管。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掌握方法,自理自律,自主管理,自我管理。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养成好习惯终身受益。
四、教育内容
(一)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从文明、学习、生活和安全卫生四方面,正面引导和培养学生行为习惯。
1、学习习惯
①课前要预习,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②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③上课坐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手握笔的地方离笔尖一寸,眼睛离书一尺,身体离桌一拳;
④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抓重点,积极思考; ⑤作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不边做边玩;
⑥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⑦学会先复习后完成作业,先审题再解答的习惯;
⑧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⑨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
2、文明习惯
①重长辈,听父母教导,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
②接受长辈物品时要起立双手接,受到赞扬时说“谢谢”;
③上学或外出回家见到父母、长辈有礼貌地问候,外出时向父母道别,说明去向; ④吃饭不独占独吃,先让长辈就座,吃完饭要对同桌吃饭的长辈或客人说“请慢用”; ⑤关心父母等长辈的身体,父母生病要问候,端水送药,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⑥有客人来访,接待热情、周到,要使用“欢迎光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⑦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早上问早、中午问好,放学见到老师说“再见”,进出校门、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让老师先行;
⑧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
⑨同学要互助,不以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⑩参加升降国旗,要严肃、庄重、衣着整洁。
3、生活习惯
①早晨早起,不睡懒觉——做勤快人;
②起床、穿衣、洗涮、整理宿舍卫生、整理书包、吃饭行动快速——当利索人; ③吃饱饭、吃好饭、不挑食——做健康人;
④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⑤早晚涮牙,天天洗脚,经常洗澡,经常剪指甲,穿戴整洁——讲卫生;
⑥出入教室,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打闹。有秩序上(下)操,站队不挤、不抢、不拖、听口令,动作快——守纪律;
⑦积极主动打扫教室,不带零食入校,校园不乱扔碎纸,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大小便——讲公德;
⑧星期天、节假日有活动时间表,学习、休息、玩乐有条不紊——讲条理;
⑨看电视按照家长和老师的要求有限度,不放任——讲理智;
⑩在家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爱劳动;
4、安全习惯
①上下楼靠右走,不拥挤,有秩序;
②在道路上行走要靠右边走;
③活动要注意安全,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④站队打饭时,不拥挤,以免烫伤;
⑤寄宿学生星期、放假时不坐“三无”车辆;
⑥全体师生在夏季时不要随意到水池里游泳、玩耍;
⑦教师要备好安全课,上好安全法制课,让学生真正掌握一定的安全、法制知识; ⑧住宿生起床叠好被子,放好枕头,养成洗脸刷牙的好习惯。
(二)、要求教师要做到:
1、遵守校规校纪。
2、认真备课上课。
3、及时批改辅导。
4、规范用语用字。
5、言行文明得体。
6、管理爱护学生。
7、善于交流合作。
8、勤于学习反思。
9、注重言传身教。
10、坚持廉洁从教。
五、实施途径与措施:
(一)发挥课堂教学优势,进行“知”的教育。“知”即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懂得“是、非、善、恶、美、丑”。
1、充分利用班队、思品、晨会等课程,加强学生文明礼貌、安全卫生等常规教育宣传,引导学生做到“三别”、“四带”、“五无”。“三别”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四带”即把晚文明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五无”即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
2、把行为规范教育贯穿在品德课教学始终,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之中,做到全员参与学生养成教育管理。每月第一周召开一次全体教师会议,明确教育主题,安排当月工作,提醒教师应注意的问题,突出重点,明确目的。
(二)组织各种班队活动,落实“行”的要求。积极开展有益的班队活动,健全班级活动阵地,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把今天和明天挂起钩来,从我做起,把理论和实践挂起钩来;从小事做起,把平凡和伟大挂起钩来。
1、通过知、比、纠、行教育系列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知”:每月的第一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一个大周举行一次升国旗,教会学生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什么是不良的行为习惯,哪些应该改正,哪些应该表扬,从思想上明确认识。 “比”:对照养成教育内容,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强化训练。
“纠”:发挥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作用,纠正不良行为。
“行”: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始终如一。
2、坚持每月一次班会制度,总结本月本班养成教育工作情况,安排下月工作。
3、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办学校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行为环境。
4、寓“学生常规”训练于各种活动之中。活动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大型的学校队会活动,是训练学生行为规范的好时机,活动中除要求学生排队出场、按次序就座、不吃零食、不扔果皮纸屑、认真听讲、有礼貌地鼓掌致谢外,对队员的敬礼、站立、以及红领巾的佩戴等均有所规定。
(三)开辟社会教育途径,突出“情”的培养。通过正面的家庭、社会教育,使学生自觉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得到培养和强化。
1、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使家长充分了解小孩在校的学习和表现,并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有益的义务劳动,提高队员的社会服务意识与实践能力。
(四)平时加强检查督促,强化“意”的训练。制订各项制度对学生加以约束,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建立健全监督网,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坚定的道德意志。
1、值周值日制度:值周值日人员由领导、教师、学生干部组成,负责检查每天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矫正,并将情况及时记录。值周值日人员要认真做好每天的检查、评比,一周的小结总评等工作。把行为规范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2、以安全卫生监督员为主要管理人员,每天对各班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两操、出勤、包括学生宿舍、餐厅等情况进行督查和评比,充分发挥“红领巾监督岗”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3、形成制度,做好表彰,将养成教育推向更高层次,各班要做好养成教育的自评活动,及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鼓励,对一再不遵守《规范》、《守则》、《养成教育实施细则》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使学生能分清优劣,在赶、帮、超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校在每学年末都开展表彰活动,鼓励先进,创建人人争上进的良好氛围。
4、做好交流工作期末开展“养成教育经验交流会”,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共同促进养成教育的发展不断完善工作方法,使本学年养成教育工作取得更大的进展。
(五)实施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推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上档升级。
学校确立养成教育研究总课题为:在各科教学中渗透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各教师依据自己所代学科,确立自己研究的子课题,上报政教处,要求人人有课题,有方案,有过程,有小结。
养成教育工作计划 篇2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可以为学生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它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下面就简单谈谈自己在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上的一些做法。
一、训练法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因此我认为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是形成良好习惯最基本的方法。
训练法对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的品德形成往往不是先从概念开始,而是从实践中体验和训练出来的。一些大道理一时半会儿很难被他们理解,但是,在训练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体会到好习惯的益处,慢慢就理解了。这时的习惯已成为他们的第二天性,因此他们会受益终身。训练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中心环节,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在训练中我做到三个结合:
(1)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
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后是非常愉快的,可养成的过程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需要战胜许多困难,经过许多练习。特别是对已形成不良习惯的学生,要矫正就更需要有坚强的意志,不断地同坏习惯作斗争才能形成,在训练中要强调“反复”、“严格”四个字,不怕麻烦。如:要求学生集合站队做到“快、静、齐”,要经过多次严格训练,反反复复,循环往复。听到口令,教师数三下,“声落、动止、队形成”。慢了,提出问题,解散重做,做好了表扬,反复训练。如有小动作专门训练1分钟无小动作。不过光“苦练”还不行,要把“苦练”与“趣练”结合起来,因为学生毕竟年龄还小,如果一味单调训练他们就烦了,因此在训练中把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由于我班学生的视力不太好,如在训练学生正确的五姿(坐姿、立姿、写字姿势、举手姿势、读书姿势)时,我采取趣味训练,在班上找小榜样,开展“请你象他这样做”的有趣活动,在课前或课中适当的时间,请小榜样做出一个正确的姿势并说:“请你象我这样做,”同学们立刻学做,并说:“我就象您这样做,”反反复复经常不断,学生很有兴趣。为了进一步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教师要及时更换小榜样,使学生进一步在有趣的活动中强化训练,养成姿势端正的好习惯。
(2)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
对成年人一般提出要求就行了,不需指导过细,而对小学生则不行,必须做到“明确要求,指导具体”。如学生的作业习惯,首先制定了四条要求:一、书写规范、二、格式正确、三、正确率高、四、按时完成。用这四条要求经常指导孩子的作业,给予评判,好的'给予等级评价,开展一日无错题活动。经常在全班展览,鼓励本人,促进大家。为了明确要求,我制订了养成教育内容序列,从每个细小的动作入手,从站、立、行走开始,随时都要给予指导。另外,从学生的作文和日常接触中,我发现有的孩子接、发东西、说话等不太有礼貌,我就及时教孩子学会如何给大人递东西,如何接发本册,如何说话。我班的地面是地板砖,易脏,不好搞卫生,我就教学生如何保持卫生,擦班内的死角、扫地……虽然是四年级的孩子,但他们都缺乏起码的生活经验,如果没有具体地指导很难形成良好习惯,所以培养习惯必须具体指导。教师在学校指导,家长在家里指导,边指导边训练,最终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3)检查评比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只要求没检查,就跟没说一样。因此检查评比工作必须坚持下去,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我对学生的纪律、卫生、文明行为、学习用具、等情况每日与家长联系,做到“天天查、周周评、月月总结”。开展“争叶子”评比活动,评出纪律标兵、文明礼貌标兵、劳动小能手……工作虽然琐碎但对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起到了督促作用。但是检查评比终究是外力,养成好行为习惯必须靠内因,为此把检查评比与自我评价结合起来。如果学生把道德规范与本人的有关行为进行联系,对照评价,这对学生道德行为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特别是自我评价,它是学生进步的力量源泉,只有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才会产生美化自我行为的强大动力。
二、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动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低年级学生主要是正面引导,讲故事、看图片等生动形象的办法提高认识。中年级要给予典型示范,用榜样去激发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自觉性。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进行价值判断,同时配合以高水平的说服教育。另外,说服教育要注意艺术性、趣味性,用趣味活动激发动机。如我班有的学生在完成作业中,做事不专心、磨蹭。针对这一现状,我请做作业快的同学针对一天的学习和活动谈体会和感受,并请做事慢的同学尝试,使他们尝到甜头。由于把说服教育与趣味活动结合起来,学生积极性很高,做事磨蹭的现象减少了。
三、榜样示范法
在培养行为习惯方面,榜样法也尤为重要。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是行为规范化的模式。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具有特殊的作用。小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就是模仿。他们可塑性强,给他们树立什么榜样十分重要,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给他们做榜样,就可以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去努力,如:在遵守纪律方面,多给孩子树立身边的榜样,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及时树立典型,孩子们都有争强好胜心理,就会不由自主地以他们为标准要求自己,养成严格遵守纪律的习惯。榜样还有矫正作用,它像一面镜子,可以使学生经常对照检查,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如:我经常组织学生参观好的班级礼貌表现、组织纪律、集合、列队、升旗、课间活动和放学排路队等,直观形象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找出自己的不足,比较快、比较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另外,教师和家长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是完美无缺的榜样,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这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我们的教育最终是对学生的行为发生影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对儿童进行德育的有力手段,同时在具体的培养中渗透着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养成教育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关键环节,只有抓好这一环节,从实际出发,灵活机动地培养学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才能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
养成教育工作计划 篇3
为配合徐家沟小学“好习惯伴我行”养成教育活动的实施,让每个孩子都能养成好习惯,让好习惯伴随他们一生,成为一生的财富,让他们的精彩人生从好习惯开始,结合本班实际,特拟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文明礼仪
【养成目标】:
1、热爱祖国,按时统一着装参加升降国旗;坚持每天佩戴红领巾。
2、课间操,升降旗或大型集会,放学排路队等做到“快”“静”“齐”。
3、坚持课前一支歌,做好眼保健操。
4、见到老师、同学主动问好。
5、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6、不打架,不说不文明语言,公共场所不喧哗。
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
8、不随地吐痰、随地丢垃圾,攀折花枝、踩踏草地。
9、未经允许,不乱动乱翻别人的东西。
【奖惩措施】:
1、见到垃圾主动拾起或清扫一次奖星一颗。
2、课前一支歌、眼保健操整齐的.小组每人奖励一颗星。
3、未按时参加升降国旗、未佩戴红领巾一次扣星一颗。
4、打架、说不文明语言一次扣星两颗。
5、给同学起绰号、嘲笑身体残疾同学一次扣星一颗。
6、随地吐痰、丢垃圾等一次扣星一颗。
二、学习习惯
【养成目标】:
1、早上到校后,能立即开始早读,不在室内外逗留、追赶。
2、上课铃声响后,全体同学能迅速进入教室,做好课前准备。
3、按时保质完成作业,及时改错。
4、课前认真预习,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课后及时复习巩固。
5、课外时间多读书、读好书,与图书交朋友,坚持一天读一篇好文章,一周背一首古诗,努力营造书香班级氛围。
6、珍爱自己的学习用品,根据课表带齐带足学习用具,不丢三落四。
7、作业完成后从头到尾检查一遍,确认无误后上交,作业干净整洁。
【奖惩措施】:
1、早读认真、课前准备充分整齐的小组每人奖励一颗星。
2、作业整洁无误一次奖励一颗星。
3、向学校网站、班级网站上传优秀作文或向广播站投稿一篇奖励一颗星。
4、学习用品丢三落四者一次扣星一颗。
5、不及时改错、不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者一次扣星一颗,并补齐相关作业。
三、勤俭节约
【养成目标】:
1、爱惜自己、他人和集体的财物,轻关门窗,使用物品时轻拿轻放,不在课桌椅等物品上乱涂乱刻。
2、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买与学习无关的东西。
3、节约用水用电,做到人走灯灭并关闭饮水机电源,用后能随手关紧水龙头。
【奖惩措施】:
1、主动关水龙头、饮水机一次奖励一颗星。
2、值日生不关饮水机一次扣星一颗。
3、乱买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一次扣星一颗。
四、讲究卫生
【养成目标】:
1、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衣着干净整洁。
2、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书包里没有与学习无关的东西。
3、教室课桌椅摆放整齐,地面没有垃圾。个人课桌椅洁净,课桌周边没有垃圾
4、教室设施实行专人负责制,保证全天无灰尘等杂物,比如:饮水机、图书柜、窗台、讲台、电脑桌等。
【奖惩措施】:
1、教室桌椅整齐,地面干净,当天值日生每人奖励一颗星,累计四次,该值日小组为“优秀值日小组”,每人奖励花瓣一片(十颗星换一片花瓣);反之扣星一颗,并继续值日一天。
2、连续两次抽检书包、课桌、指甲、衣物等干净者奖励一颗星,反之扣一颗星。
3、教室设施责任人坚守职责奖励一颗星,反之一次扣星一颗,并责成其改正,如屡教不改者,取消他为负责人,在短期内不再任命。
注:做到一周一评比,一月一小结。每月被评为“好习惯之星”的同学将在教室的相关专栏贴入照片,以资鼓励。
养成教育工作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养成教育是我们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文明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形成特色,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教育内容
坚持“礼仪习惯”教育,“卫生习惯”教育,“学习习惯”教育,“节俭习惯”教育,保持这四项教育,作为养成教育的基本规范。
一二年级养成教育内容
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一日行为规范》为标准,从礼仪、卫生、学习和节俭四方面,正面规范学生行为习惯。
1、通过“礼仪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师长、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
2、通过“卫生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会劳动,爱清洁的良好习惯。
3、通过“学习习惯”教育,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4、通过“节俭习惯”教育,培养学生在节俭意识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人力物力效能,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本学期教育内容如下:
1、礼仪习惯
(1)见到家长、领导、老师要主动敬礼问好。
(2)出入教室,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走廊奔跑,跳绳或游戏。不在教室内大声喧哗。
接受奖品或锦旗时要起立双手接。受到帮助或受赞扬时说“谢谢”。
进办公室先说报告,未经老师允许,不进办公室;
(5)与老师或者客人同时上下楼梯或走在甬路上,让老师或客人先行。
(6)周一学生必须参加升国旗,要严肃、庄重、穿校服。
(7)每天佩戴学生标志
2、卫生习惯:
(1)讲究个人卫生,不随地扔东西,餐巾纸等东西及时扔进垃圾筒。保持课桌内卫生。
(2)看到地上的垃圾及时扔垃圾筒。随时保持教室的干净卫生。
3、学习习惯
(1)离开教室整理好桌面。
(2)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预备铃响进教室,在诵读声或歌声中等待老师上课;
4、节俭习惯
(1)在校不吃零食;
(2)利用水、电及时关闭开关,节约一度电、一滴水;
(3)爱护书本,节约一张纸、一块橡皮、一支铅笔;
(4)爱护桌椅、门窗、板擦等物;
(5)爱惜衣物,不乱丢弃;
(6)爱惜粮食,不剩饭,节约粮食;
(7)不随便丢弃粉笔、扫帚、畚斗等教室用具;
三至六年级养成教育内容:以一二年级养成教育的内容为基础,进一步深化养成教育的内容。
需要增加的.“礼仪习惯”教育内容:
(1)同学之间见面互相问好或者点头微笑。
(2)出入教室,上下楼梯靠右行。分清教学区和活动区,不在教学区奔跑或踢球,不在走廊跳绳或游戏。不在教室内大声喧哗。
上下楼梯或者走在甬路上,遇见老师或客人让老师或客人先行,同学之间高年级让低年级先行;在校期间坚持佩带红领巾。需要增加的“卫生习惯”教育内容:
(1)看到地上的垃圾及时扔垃圾筒。看到有乱扔垃圾的同学要及时制止。
(2)注意个人卫生,常洗手,咳嗽或打喷嚏要用手捂住嘴巴,生了传染疾病要避免传染他人。
要求服装整洁,脸、脖子、耳朵干净,男同学不留长发,女同学不留长指甲,不化妆,
每天认真做两操。
需要增加的“学习习惯”教育内容:
(1)加强课堂纪律。
(2)按时完成各科作业。
需要增加的“节俭习惯”教育内容:
(1)在校不吃零食;放学不在外面的小店和摊头上买吃的东西。
(2)爱惜衣物,不乱丢弃;
爱惜粮食,不剩饭,节约粮食;
三、具体工作方法:
(一)发挥课堂教学优势,进行“知”的教育。
“知”即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懂得“是、非、善、恶、美、丑”。
1、健全学校、班级管理制度,发挥各年级自主管理功能,加强学生常规管理的力度。
2、充分利用班队、品生、晨会等课程,加强学生文明礼貌、安全卫生等常规教育宣传,引导学生做到“三别”、“四带”、“五无”。“三别”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四带”即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五无”即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
3、把行为规范教育贯穿在课堂教学始终,渗透在文化课教学之中,做到全员参与德育管理。
(二)组织各种班队活动,落实“行”的要求。
积极开展有益的班队活动,健全广阔的少先队活动阵地,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把今天和明天挂起钩来,从我做起,把理论和实践挂起钧来;从小事做起,把平凡和伟大挂起钩来。
1、通过知、比、纠、行教育系列开展行为养成教育。
“知”:每月的第一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教会学生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什么是不良的行为习惯,哪些应该改正,哪些应该表扬,从思想上明确认识。
“比”:对照养成教育内容,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强化训练。
“纠”:发挥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作用,纠正不良行为。
“行”: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始终如一。
2、坚持班会制度,本周本班养成教育工作情况,安排下周工作。每月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讨论会,进行一次阶段性班内
3、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利用广播、板报等宣传阵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行为环境。
(三)开辟社会教育途径,突出“情”的培养。
通过正面的家庭、社会教育,使学生自觉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得到培养和强化。
1、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使家长充分了解小孩在校的学习和表现,并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有益的义务劳动,提高队员的社会服务意识与实践能力。
(四)平时加强检查督促,强化“意”的训练。
制订各项制度对学生加以约束,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建立健全监督网,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坚定的道德意志。
1、值周值日制度:值周值日人员由领导、教师、学生干部组成,负责检查每天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矫正,并将情况及时记录在《值周记录》上。值周值日人员要认真做好每天的检查、评比,两周的小结总评等工作。“值周值日制度”的实施,从细小处抓起,把行为规范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2、以值日生和卫生监督员为主要管理成员,每天对各班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两操、出勤等情况进行督查和评比,充分发挥值日生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养成教育工作计划 篇5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拟订本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和节俭习惯,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准则,以教育为先导,以制度为保证,以检查督促为抓手,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习惯的内化与养成为目标,从基础小事抓起,注意点滴积累,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文明水平。
二、工作目标
1、通过“礼仪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2、通过“生活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3、通过“学习习惯”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4、通过“节俭习惯”教育,培养学生在节俭意识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人力物力效能,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三、教育内容
1、礼仪习惯
①尊重长辈,听父母教导,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
②接受长辈物品时要起立双手接,受到赞扬时说“谢谢”;
③上学或外出回家见到父母、长辈有礼貌地问候,外出时向父母道别,说明去向;
④吃饭不独占独吃,先让长辈就座,吃完饭要对同桌吃饭的长辈或客人说“请慢用”;
⑤关心父母等长辈的身体,父母生病要问候,端水送药,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⑥有客人来访,接待热情、周到,要使用“欢迎光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⑦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早上问早、中午问好,放学见到老师说“再见”,进出校门、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让老师先行;
⑧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
⑨同学要互助,不以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⑩参加升降国旗,要严肃、庄重、衣着整洁。
2、学习习惯
①课前要预习,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②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③上课座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手握笔的地方离笔尖一寸,眼睛离书一尺,身体离桌一拳;
④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抓重点,积极思考;
⑤作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不边做边玩;
⑥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⑦学会先复习后完成作业,先审题再解答的习惯;
⑧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⑨培养自觉学习的习惯。
3、生活习惯
①早晨早起,不睡懒觉——做勤快人;
②起床、穿衣、洗涮、整理房间、整理书包、吃饭行动快速——当利索人;
③吃饱饭、吃好饭、不挑食——做健康人;
④不过早到校,上学不迟到,放学及时回家,不绕路,不贪玩,不在路上打闹——做守时人;
⑤早晚涮牙,天天洗脚,经常洗澡,经常剪指甲,穿戴整洁——讲卫生;
⑥出入教室,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打闹。有秩序上(下)操,站队不挤、不抢、不拖、听口令,动作快——守纪律;
⑦积极主动打扫教室,不带零食入校,校园不乱扔碎纸,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大小便——讲公德;
⑧星期天、节假日有活动时间表,学习、休息、玩乐有条不紊——讲条理;
⑨看电视按照家长和老师的.要求有限度,不放任——讲理智;
⑩在家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爱劳动;
4、节俭习惯
①利用水、电及时关闭开关,节约一度电、一滴水;
②爱护书本,节约一张纸、一块橡皮、一支铅笔;
③爱护桌椅、门窗、板擦等物;
④爱惜衣物,不追求穿戴;
⑤爱惜粮食,不随便丢弃饭菜,不剩饭,节约一粒粮食;
⑥不随便丢弃粉笔、扫帚、簸箕等教室用具;
⑦正确支配零用钱,不吃零嘴;
⑧不向父母提出过高的物质要求;
⑨学习、办事讲效率,学会能用不同办法解决同一问题。
四、实施途径与措施:
(一)、发挥课堂教学优势,进行“知”的教育。
知”即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懂得“是、非、善、恶、美、丑”。
1、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网络,加强学生常规管理的力度。
2、充分利用班会、晨会等时间段,加强学生文明礼貌、安全卫生等常规教育宣传,引导学生做到: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做到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英出言无脏话。
3、把行为规范教育贯穿在品德课教学始终,渗透在文化课教学之中,做到全员参与德育管理。
(二)开展主题班会,落实“行”的要求。
1、通过知、比、纠、行教育系列开展行为养成教育。
“知”:每月的第一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教会学生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什么是不良的行为习惯,哪些应该改正,哪些应该表扬,从思想上明确认识。
“比”:对照养成教育内容,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强化训练。
“纠”:发挥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作用,纠正不良行为。
“行”: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始终如一。
2、结合“月主题”活动,根据德育处下发的学生每周目标问题,利用晨会、班会课提问学生进行考核。
3、在同一年级中开展主题班会交流,确保教育效果
(三)开辟社会教育途径,突出“情”的培养。
通过正面的家庭、社会教育,使学生自觉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得到培养和强化。
1、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使家长充分了解小孩在校的学习和表现,并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有益的义务劳动,提高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与实践能力。
养成教育工作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在新的学年里,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从小事抓起,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根据本班情况,制定养成教育计划。
二、工作目标
在以往抓养成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环境卫生、文明礼仪,学习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树立良好校风。使班级在卫生习惯、文明礼仪、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有更大的进展。
三、实施计划
(一)、卫生习惯养成教育。
1、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饭前便后洗手。
2、清洁区和教室每天要清扫干净。
3、保持桌椅的干净整洁,定期整理课桌和清理书包。
4、不在墙壁上乱贴、乱写、乱画。
5、爱护环境,不在校园及公共场所乱扔乱抛果皮、纸屑、垃圾。
(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1、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自觉使用“请、谢谢、您好、再见、对不起” 等礼貌用语。
2、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3、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
4、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得喧哗。不追逐、打斗、玩有危险的.游戏。
5、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6、集合出入按指定路线和顺序Р徊宥印⒉煌妻Р徽先恐后,上下楼梯脚步要轻,右行礼让。
7、认真做好课间操、眼保健操,姿势正确。
8、积极参加课外活动,能自觉锻炼身体
(三)、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1、课前要预习,预习有记录,学会带着问题听课,提倡记课堂笔记。
2、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3、上课坐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身体离桌一拳Α
4、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抓重点,积极思考。
5、作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认真完成。
6、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7、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四、工作措施
1、学生成立文明“稽查小组”,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2、将“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纳入班级月考核。
3、积极开展相关活动,促进“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的有效实施。
4、家校联手。。指导和督促家长从自身做起,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对孩子的教育,行成家校合力,齐抓共管的局面。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在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要重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工作,把养成教育摆在首要位置,长期进行下去
养成教育工作计划 篇7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习惯,努力形成良好的校纪校风,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本校养成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文明习惯为出发点,以新课程标准和理念为准则,以目前我校学生的思想实际为实践依据,以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为目的,以有利于指导小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形成特色。
二、教育目标:
通过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训练,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并以此为突破口,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教育内容:
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为重要的学习内容,着重从学习、礼仪、生活三方面,矫治学生的不良习惯,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健康、文明、预习、听课、写字计算、作业、读记、演讲、记日记等习惯。从而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四,工作要求:
每位教师从自身做起,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各司其职,各司其责。班主任要
做好课前规范学生习惯的准备工作,课后及时总结教育。科任教师在自己课堂上
负起教师的职责,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做好双向沟通,及时反馈,行成合力。
五、实施方案:
1、成立学校养成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养成教育工作计划,组织实施。
2、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发动全体学生从卫生习惯、健康习惯、文明习惯、预习习惯、听课习惯、写字、计算习惯、作业习惯、读记习惯、演讲习惯及写日记的习惯等十个方面,找出普遍存在、最需克服的不良习惯。并以班级为单位召开主题班会,针对学生的陋习找出改正的方法。
3、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生学习养成教育规定的十种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掌握养成良好习惯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4、定期开展竞赛和评比活动。学校组织开展演讲、征文比赛、让全校学生进行交流学习。
5、定期开展经验交流和总结活动。
6、加强对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督查。学校养成教育领导小组要经常深入到班级,检查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7、各年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寓教于乐。各班以点带面开设好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班会。
8、培训学生骨干,通过评比“习惯师范生”为各年级,各班起模范带头作用。
9、典型引路,起到示范作用,增强学生的荣誉感,提高执行好习惯的自觉性,做到学校、家庭、社会相沟通。
五、总结、评比
学校期末评选出优秀班级和优秀学生,表彰优秀集体和个人,推动好习惯教育活动向纵深发展。由养成生活好习惯推向养成学习好习惯和社会好习惯,把学生的好习惯进一步推广到家庭、社会。
养成教育工作计划 篇8
一、指导思想
继续以《小学养成教育管理实施细则》及区教育局《20xx年下半年养成教育工作计划》为指导思想,以少年儿童生理和心理阶段的新的划分所提示的特征和规律为理论依据,积极的探索小学阶段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通过采取各种形式的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凸现个性,培养一代新人。
二、工作目标
通过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训练,重点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演讲、写字计算三种习惯,同时也使学生在作业、卫生、记日记、预习、听课等方面有较大改观,完善各种养成教育制度、措施及评价手段,以此建立我校养成教育的长效机制。
三、工作任务及措施:
1、规范材料的归档
按照区教育局计划的要求,将养成教育工作材料,以10个好习惯为标准分为12篇细化归档,分别包括指导篇、读记篇、写字篇、预习篇、计算篇、演讲篇、文明篇、演讲篇、
听课篇、卫生、健康篇、日记篇、成果篇进行归档。
2、推广区教育局倡导的三个好习惯
按照养成教育分层次、有重点地工作思路,在扎实做好
已推广好习惯基础上,本学期重点推广“文明习惯、计算习惯、演讲习惯”。
1、文明习惯
“文明”是学校、是教师、是学生精神面貌的`最好体现,因此我
校以此为契机抓好“文明校园”建设,形成从校领导做起,从教师做起,从学生做起,人人以文明为荣,人人争做文明先锋的良好氛围。
(1) 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机制
(2) 以礼貌待人、出入走廊纪律为突破口抓文明习惯
(3)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文明形成
(4) 开展文明教师、文明班级、文明少年评选活动
2、计算习惯
(1) 开展数学课前一分钟口算训练活动
(2) 开展形式多样口算能力竞赛促进计算习惯的养成
(3) 采取措施加大计算训练的强度
(4) 每月以班级为单位评选计算小能手。。
3、演讲习惯
(1) 开展语文课前一分钟训练活动
(2)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演讲习惯的养成
(3) 分年级或分年段确立演讲形式和内容
(4) 将精彩的学生演讲材料装订成册
(5) 多元评价学生在演讲习惯上的成果。
3、继续巩固上学期的重点好习惯的成果,特别是写字、读记及作业习惯。本学期将重点以写字习惯为突破口,逐步形成学校的写字特色;此外,通过举行首届读书节闭幕式,让学生再一次感受读书给全体师生带来的快乐;通过规范预习、积累、日记等作业本,进一步巩固作业习惯的养成。
4、完善和改进成长档案,促进学校多元评价的形成。
将养成教育评价与成长档案相结合,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也通过多元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养成教育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养成教育工作计划合集5篇04-26
养成教育工作计划集锦6篇04-25
养成教育工作计划集锦8篇04-28
班主任养成教育工作计划03-02
养成教育工作计划汇总9篇04-27
养成教育工作计划集合5篇04-28
养成教育倡议书06-19
学校养成教育活动策划方案10-21
学生养成教育倡议书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