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公共卫生个人工作计划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可是到底什么样的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公共卫生个人工作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公共卫生个人工作计划1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在自愿的基础上,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主要信息包括居民基本信息、主要健康问题及卫生服务记录等。健康档案要及时更新,并逐步实行计算机管理。20xx年,居民建档率80%,
2、健康教育
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优生优育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向村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每2个月更新一次,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
每年向辖区居民发放健康教育材料不少于12种;播放健康教育音像材料不少于6种,组织面向公众的健康教育咨询活动不少于6次,举办健康教育讲座不少于12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宣传普及率70%;居民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70%。
3、预防接种
通各适龄儿童到卫生院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并及时向卫生院上报相关信息。
6岁以下儿童建卡率达98%;一类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均达90%以上,加强免疫单苗接种率达95%以上,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90%以上,含麻疹成份疫苗及时接种率90%以上。
4、传染病防治
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传染病现场疫点处理;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非住院结核病人、艾滋病病人进行治疗管理。传染病疫情报告率与及时率100%。
5、儿童保健
为0-6岁儿童建立儿童花名册,积极配合卫生院对新生儿进行访视及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新生儿访视至少2次,儿童保健1岁以内至少4次,第2年和第3年每年至少2次。4-6岁儿童每年不少于1次,主要内容包括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新生儿疾病筛查,开展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6、孕产妇保健
早发现孕妇,并按时上报卫生院,积极配合卫生院开展至少5次
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主要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产前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为准备怀孕的妇妇和怀孕前三月的孕妇发放叶酸,并做好相关登记,及时上报。同时做好母婴阻断作。
7、老年人保健
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每年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健康指导,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健康危险因素调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指导。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达50%。
8、慢性病管理
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干预。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第季度进行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并做好相关记录。
9、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对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并做好相关记录。每年进行一次体格检查,每季度进行一次随访。
10、卫生监督协管
协助卫生院对辖区内的学校、餐饮单位、水厂进行巡查,并协助卫生院进行食品安全管理,打击非法采供血,非法行医等。
公共卫生个人工作计划2
一、全力抓好免疫规划整改。
一项长期而繁杂的工作。近年来,一免疫规划工作。疾病预防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县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作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较为重要的儿童免疫规划工作,20xx年的工作中因为一些工作不到位,未能通过省级评审,被列为了全省免疫规划整改县。如何严格按照省、地要求完成整改工作,顺利通过省、地免疫规划复评审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必须全力抓好的重点工作。为此我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严格按照上级有关工作要求制定今年详细的整改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一是卫生部门必须认真总结和研究我县儿童免疫规划中存在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有计划地逐步整改和落实。
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上,二是各乡镇必须充分认识免疫规划工作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想办法,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加大辖区内儿童计划免疫的组织领导和宣传动员工作。要将儿童免疫规划与其它农村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兼顾。今年对各乡镇的公共卫生目标考核,免疫规划将是重要指标。凡因措施不力,工作不到位,导致全县不能如期通过省地免疫规划复评审的乡镇,公共卫生工作目标考核得分一票否决。
进一步加强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工作力度,三是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等公共卫生法律法规。依法做好各类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确保我县在雪凝灾害之后不出现大的疫情。
进一步落实儿童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四是教育部门、卫生部门、各乡镇要建立协作机制。要通过查验儿童接种证,及时做好未接种儿童的计划免疫补种工作,确保计划免疫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90%以上。同时要认真履行各部门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职责,加强和配合开展对以艾滋病、结核病、乙型肝炎、伤寒、麻疹等为主的重点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宣传和防治工作。切实做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的严密监测及应急处置工作。
卫生系统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工作。刚刚过去的特大雪凝灾害抗灾过程中。充分说明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既需要党委、政府的强力领导,又需要各部门的通力配合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卫生部门要抓住当前卫生事业发展的大好机遇,积极营造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浓厚氛围。各乡镇党委政府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要不遗余力抓好落实。一是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公共卫生工作政府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实施目标考核管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分工,建立健全领导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能力建设,提高人员技能、改善服务质量。三是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机构与医疗、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合作机制,构建城乡公共卫生安全网。四是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协调机构,坚持和完善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完善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健全监测预警系统、医疗救治系统和指挥系统,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92.86%参合率稳步上升,今年。但如何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率、进一步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科学合理地完善我县各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和补偿办法、建立简捷高效安全的筹资机制,今年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重中之重的工作。
各乡镇及有关工作部门要深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发动工作,随着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及资金补偿比例的调整。让农民群众充分了解调整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有关政策和措施。各乡镇党委政府与县卫生局要在乡镇合管办的建设和管理机制上下功夫,认真研究和解决存在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管办分离”工作机制。县合管办要加强业务能力建设,强化人员培训工作,尽快推进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财务管理上,各级经办机构及医疗机构要主动接受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及社会各界监督,强化合作医疗资金监管,防范基金风险,保证基金安全。资金支付使用上要公开透明,地给群众一个明白,给干部一个清白。医疗机构的管理上,要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切实加强监管。县乡两级医疗机构要在推广适宜医用技术,采用安全、有效、价廉药品,遏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上下功夫。制度创新上,要认真总结评估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以来的经验,科学规范地完善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坚决杜绝在制度执行上不严肃、随意性大、误导参合群众的做法。
公共卫生个人工作计划3
为进一步加强我镇食品安全工作,构建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机制,有效防范和遏制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根据XX市、XX市的工作要求,镇食品安全委员会决定在全镇范围内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力争把各类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努力做到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整治到位,有效防范和遏制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二、排查整治重点
针对食品(包括食用农产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等领域广泛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深挖带有行业共性的“潜规则”,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的底线。20xx年将重点突出以下方面的排查:
(一)种养殖环节。重点对农产品种植、水产品养殖、畜禽养殖等行业开展风险隐患排查,重点排查是否存在违规使用禁限用农药、抗菌药、“瘦肉精”等违法行为。
(二)食品生产环节。重点对乳制品、肉制品、酒类、糕点、粮油等行业开展风险隐患排查,重点排查是否存在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食品原料把关不严等违法行为。
(三)食品流通环节。重点对校园周边食品、农村小食杂店食品以及蔬菜、肉类、粮油、乳制品等密切关系群众生活的品种开展风险隐患排查,重点排查是否存在无证无照经营、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
(四)餐饮服务环节。重点对学校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农村集体聚餐、农家乐等开展风险隐患排查,重点排查是否存在食品原料把关不严、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等违法行为。
三、工作任务
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按照“隐患排查、分析研判、隐患整治、效果确认、监督管理”闭环管理的工作程序开展。
1、集中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各村(社区)、有关部门要集中时段、集中力量,采取突击检查、联合检查、明察暗访等形式,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深挖区域性、行业性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同时,要加强风险监测、社会舆情监测,深化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各村(社区)、有关部门要将排查出的食品安全问题、隐患及时通报镇食品药品安全站。
2、正确分析研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各有关监管部门要对本单位排查出的风险隐患逐一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隐患性质、产生原因、影响范围等情况,属于区域性、行业性的风险隐患信息,填写《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分析研判表》(附表1),并将《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分析研判表》报镇食安办及上级主管部门。镇食安办在收到区域性、行业性的风险隐患信息后,对影响范围超出本辖区的,上报嘉兴镇食安办。
3、扎实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整治。要加大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的整治力度,各有关监管部门要制订整改方案和应对预案,落实治理整改措施、整改效果、责任人和期限等,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排查整治完成后,各有关监管部门要对食品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效果进行确认,属于区域性、行业性的风险隐患信息,填写《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整治效果确认表》(附件2),并上报镇食安办及上级主管部门。
4、加强对隐患排查整治情况的监督检查。镇食安办将适时组织检查组,对各村(社区)、各有关部门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有关部门要做好食品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自查总结,并于1x月13日前向镇食安办上报总结报告及《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报表》(附件3)。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村(社区)、各有关部门要从自觉实践科学监管理念、保障公众饮食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逐步建立健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的长效机制。要细化工作方案,将隐患排查整治任务层层分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取得成效。镇食安办将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情况纳入年度考核目标。
(二)强化协作,形成合力。各村(社区)、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围绕隐患排查整治目标和重点,加强工作衔接,及时互通排查整治工作情况,健全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运机制,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要充分发挥社会公众、新闻媒体在挖掘风险隐患方面的作用,形成群防群控的强大社会合力。
(三)认真总结,完善机制。各村(社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建立健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制度。要积极探索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的作用,引导食品企业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树立诚信生产经营的理念,努力提升全镇食品安全水平。
【公共卫生个人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公共卫生工作计划05-16
公共卫生工作计划09-18
基本公共卫生工作计划05-02
【通用】公共卫生工作计划06-23
村公共卫生工作计划05-27
公共卫生工作计划(优)10-20
公共卫生科工作计划07-24
(实用)村公共卫生工作计划05-27
公共卫生科工作计划05-29
有关公共卫生工作计划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