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学校课程建设工作计划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计划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校课程建设工作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校课程建设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我校本期课程建设工作将紧密围绕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展开,同时结合学区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积极贯彻各级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在高升教育集团本部的统一安排下,我们将因地制宜地开展课程建设活动。通过学生选修相关课程,我们积极调动和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扩大他们的视野。
二、工作目标
以“轻负担,本校坚持以高质量为原则,加强学校课堂教学的常规管理,注重校本教学研究,完善评价体系,推动校本特色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运用创新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也要求管理工作要求效益和质量相统一。我们将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加大课程建设的力度,深入开展发展性评价、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学习方式转变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三、具体措施
(一)明确课程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
教育改革与课程建设是基础教育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变革。学校为此加强了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和科目机构的组建与完善。积极推动教师参加区级教材培训,并鼓励他们继续观看相关的电子视频,以提升教师对教育改革的认知,并更新他们的观念。同时,对课程建设组成员也明确了具体要求:
1、继续收集、学习、传播有关课程建设的信息 、文章。
2、积极参与课程建设组活动。
3、每月定期召开成员会议一次,了解课程建设进展情况,把握课程建设实况和进度。
4、一学年至少听本校课程建设年级老师上课15节以上。
5、间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
(二)理论联系实际,提升教育理念。
结合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核,帮助教师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1、学理论文章。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征订的《中国教育报》、《四川教育》、《教育导报》及《教育文摘》等教育刊物,细细研读,把其中的精华摘录在“学习摘录”中,作为研究的指南针。学校也随时组织教师学习一些理念较新的文章,使老师们能从中汲取养分。
2、学习他人的教学案例。多看一些他人的具有先进理念的教学案例,然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给自己的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变革。学校根据实际,每周坚持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
3、多看、多听他人的课。俗话讲:必有我师焉,所以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把国家级课程建设实验区老师上的录象课放给老师们看”尽量组织老师外出听课,积极开展校际之间的听课活动;学校本学期将举行优秀教师评选,通过听课评议.民主测评等方式。让教师看到自己的.不足,切实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
4、学习信息技术应用。本学年,我们将充分发挥学校信息技术教研组的作用,利用学校电脑,对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校内40周岁以下的教师能够基本掌握一般的课件制作的方法。
5、积极开展校内专业培训工作,我们每期都会组织骨干教师对全体教师进行针对性的专题培训。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能够让教师们在校门内接受到最适合自己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培训,还能够节省他们外出参加培训的时间和精力。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校本培训,以满足教师们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的需求。
(三)深入课堂,重实践。初试校本,加强活动课和选修课的开展。
1、这是一堂精彩的研讨课。既然是研讨课,我们并不追求全面涵盖所有问题,而是希望教师能够围绕设定的课题,在某个特定方面甚至环节进行探讨和尝试,力求取得突破。当一位教师上研讨课时,其他教师也应该将其视为自己的事情,因为“只有经常帮助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在课前,我们可以提供建议和策略;听完课后,给予真实有效的评价。这样的过程无疑会极大地提升上课和听课教师的能力。本学期,要求课程建设年级的教师至少在校内上一节研讨课。
2、我们学校积极推动校本课程的发展,特别注重活动课和选修课的建设。为此,我们着重布置了语文、数学、英语和艺术体育综合学科的拓展课程。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相关课程进行学习,有效地调动并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扩展了他们的知识面。这一举措不仅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有助于培养综合性的学习人才。
3、养成反思的习惯。课程建设实验老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成功和教训进行理性思考,写成教育 日记 。要求做到:每单元进行一次“教学反思”;每学期2—3篇案例,至少一篇教学论文。
(四)继续探索教学评价改革,建立健全评价制度
1、评价目标需要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考虑。研究表明,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中,智力因素只占20%,而非智力因素占80%。因此,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我们必须重视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表现。这样的综合评价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
2、主体评价多元化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做法。对于学生的评价,可以以学生、家长、同学和老师四者的参与为基础进行评价。对于教师的评价,则可以结合自评、他评、学生评和学校评四个方面。在本学年中,将逐步建立起这一评价制度,并不断完善其细节和比重分配。
3、评价方法的多样性非常重要。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最关键的是要保持真实和鼓励的态度。我们可以通过同时使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方法来评估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解题能力等方面。而对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实际操作、说话和朗读等方面的表现,则可以采用定性评价的方式。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视角来看待学生,并给予他们适当的评价。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取得进步。
4、尝试多角度建立学校评价教师制度。
学校课程建设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我校本期课程建设工作继续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针,贯彻落实各级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学区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在高升教育集团本部的统一安排下,因地制宜地开展课程建设活动。通过学生选修相关课程的学习,极大的调动和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二、工作目标。
以“轻负担,高质量”为原则,切实加强学校课堂教学的常规管理、突出校本教学研究,完善评价体系,开发校本特色课程,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运用新颖有实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向管理要效益要质量。坚持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加大课程建设的力度,深入开展发展性评价的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
三、具体措施
(一)明确课程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
课程改革与建设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教育变革,学校充实和完善了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和科目机构。积极教师参加区级教材培训,同时继续观看相关的电子视频,以此提高教师的认识,更新观念。亦对课程建设组成员提出明确的.要求:
1、继续收集、学习、传播有关课程建设的信息、文章。
2、积极参与课程建设组活动。
3、每月定期召开成员会议一次,了解课程建设进展情况,把握课程建设实况和进度。
4、一学年至少听本校课程建设年级老师上课15节以上。
5、间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
(二)理论联系实际,提升教育理念。
结合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核,帮助教师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1、学理论文章。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征订的《中国教育报》、《四川教育》、《教育导报》及《教育文摘》等教育刊物,细细研读,把其中的精华摘录在“学习摘录”中,作为研究的指南针。学校也随时组织教师学习一些理念较新的文章,使老师们能从中汲取养分。
2、学习他人的教学案例。多看一些他人的具有先进理念的教学案例,然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给自己的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变革。为此,学校根据实际,每周坚持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除学习教学理论外,还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
3、多看、多听他人的课。俗话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所以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把国家级课程建设实验区老师上的录象课放给老师们看;尽量组织老师外出听课,积极开展校际之间的听课活动。学校本学期将举行优秀教师评选,通过听课评议.民主测评等方式,让教师看到自己的不足,切实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让新课程理念真正化作广大教师的具体行动,从而确保课程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4、学习信息技术应用。本学年,我们将充分发挥学校信息技术教研组的作用,利用学校电脑,对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力争到学期结束,校内40周岁以下的教师能够基本掌握一般的课件制作的方法。全面提高教育运用电教手段的能力及普通话水平。
5、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工作。每期组织骨干教师对全校教师进行校本专题培训,使学校教师不出校门,就能接受到更适合自己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
(三)深入课堂,重实践。初试校本,加强活动课和选修课的开展。
1、上好一节研讨课。既然是研讨课,就不求面面俱到,试图解决所有的问题,我们只希望教师能围绕所确立的课题,在某一个方面甚至某一个环节作一些探讨、作一些尝试,力求有所突破就可以了。一个教师上研讨课,其他教师也要当作是自己的事,因为“只有经常帮助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可以在课前出谋划策,听完课后,给予真实有效的评价,这样的过程,无疑会给上课教师及听课教师带来很大的提高。本学期要求课程建设年级的教师至少在校内上研讨课一节。
2、开展以校本课程为中心的活动课和选修课的建设。我校着力打造了以语文、数学、英、艺体综合学科拓展课,通过学生选修相关课程的学习,极大的调动和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为培训综合性的学习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养成反思的习惯。课程建设实验老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成功和教训进行理性思考,写成教育日记。要求做到:每单元进行一次“教学反思”;每学期2—3篇案例,至少一篇教学论文。
(四)继续探索教学评价改革,建立健全评价制度
1、评价目标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入手。因为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因素中智力因素只占20%,而非智力因素占80%,因此必须重视对学生在学习时所表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
2、评价主体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家长、同学、老师四者同时参与评价,对老师的评价,可以用自评、他人评、学生评、学校评四者相结合,至于比重如何,在这学年将基本形成制度,逐目完善。
3、评价方法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重在真实、鼓励。可以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基础知识、解题能力等方面可以给予量化,而对解决问题的策略、实际操作、说话、朗读等方面则可以给予定性评价,即可以用言语给予学生一定的评价,并重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4、尝试多角度建立学校评价教师制度。
【学校课程建设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清廉学校建设工作总结02-22
有关建设工作计划03-31
班级建设工作计划03-12
小学师德建设工作计划03-08
师德建设工作计划范文04-13
书香校园建设工作计划05-29
文化建设工作计划03-29
中学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计划01-03
建设新农村工作计划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