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人生大事观后感
观看完作品之后,内心会产生很多感慨,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生大事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生大事观后感1
最近一直打算带伊伊去看《侏罗纪世界3》的,然而看过的朋友一致差评,于是带她去看了口碑不错的《人生大事》。不很地道的武汉话很接武汉的地气,孩子看得津津有味,我看得颇受感动。看完电影,我问她,电影好看吗?她说,好看。我又问她,你流泪了没有啊?她说,没有。我便戛然而止。我在想,她之所以觉得好看,是因为不打不相识的这对异姓父女的结缘充满了戏剧性,有趣而温暖。
而我之所以喜欢这部影片,在于它娓娓的道出了一个真相,那就是所谓的人生大事是要找一件值得用心的事情去做。用心去做的事情,大到英雄们的拯救地球,小到芸芸众生的七情六欲。只要你用心的去做,活着就有所附丽,就有所方向,就有所坚强。一旦有了附丽、方向和坚强,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什么样的崎岖险阻,都不能阻拦人们战胜之的勇毅,而人之所以为人的高贵也因之呈现。
朱一龙饰演的“三丫头”“三哥”人生并不顺遂,童年更是充满憋屈,没有感受到父爱,对老头子充满怨气。然而,他始终是善良的人,这份善良来之于对死亡的同情,对生命的认知。“人死了后会变成星星,在天上看着你”,这句台词似乎并不仅是对小文的安慰,更是他自己真心的认为。所以他不愿给他死去的二哥磕头,他也不忍心扔弃可怜的小文。“敬神如神在,敬鬼如鬼在”从事殡葬行业的他们认真的做着这承受了不少白眼的职业,这就是他们的人生大事。当老父亲猝然离世后,三丫头才真正理解了他,当他把父亲的骨灰打向天空,化成绚烂的烟火时,烟火震撼了所有人都眼眸,烟火中,他逝去的老父亲应当满心安慰的看着这个他一直疼在心里的儿子。语言是苍白的,这特别的仪式传递着父子俩在心灵上的和解认同。
人生大事,也是死亡。影片从小文外婆的.离去开始,在三丫头的父亲离去时走向结束。其实后面的大团圆结局我倒觉得画蛇添足。人生大事又绝不是死亡,它是外婆对小文的千叮咛万嘱咐,它是三丫头老父亲给他留下的遗言厚望,是严厉和“不近人情”背后的眷眷的心。人生大事,是有爱的温暖,也有爱的严厉。当我们用爱和温暖拥抱人生时,生活就会向我们缓缓的展开铺满鲜花的路径。
人生大事观后感2
人生大事,可以是什么?
谈及这个话题,大部分人脑海中第一反应可能是结婚,亦或是升学。
说实话,谈及死亡,中国人是很避讳的。但《人生大事》这部片子,虽然每一个片段都离不开“死”,但看完后让人可以很心平静气地去看待生死,让生活慢下来,让思考细下来,向死而生,珍惜眼前人。
这部片子里,文文的人小鬼大,三妹的玩世不恭,两个人被阴差阳错地被安排到了一起,从对未来的失去信心,到乐观积极勇于面对生活;从开始的状况不断,到两人的相互磨合相互帮助。这是一种双向救赎,更是一种双向奔赴。
电影以人生大事开始,又以人生大事结束;以葬礼形式开始,又以婚礼形式结束。
人生就像一本书,每一个人都要翻到最后一页,有的人是句号,有的人则是省略号。
人生除了“死”无大事,那我们就应该勇敢面对当下,来一场属于自己的救赎,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而人与人之间都共同推动着故事的发展,我们都无法预测未来,只能做好当下。既然做出选择,就要有面对一切结局的勇气。
有些人笑着笑着就哭了,有些人哭着哭着就笑了。这个世界没有真正的`奇迹,我们的故事开头结尾又都是一样的。我们无法去改变它,但我们可以去改变它的过程。
何为人生大事?人生大事,就是完善自己的故事。
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
珍惜当下,永远是最优解。
人生大事观后感3
早上看完了电影《人生大事》,有些感触。尤其是开头,看着小文叫不起来外婆,恍然觉得这是惊恐片。站在小女孩的角度看来,最亲的外婆叫不醒了,又被人抬走,再被送去烧了,多么可怕的事。
再看三哥——莫三妹。做着殡葬行业、生活本就不容易的三哥,在处理小文外婆后事时遇到了小哪吒——小文,两个欢喜冤家成了家人,而后三哥的父亲去世,小文的母亲带走了小文,经历了生离死别后的三哥幡然悔悟,开始热爱自己的工作,养着找回来的小文,开始了新的生活。
故事并不复杂,只是够动人。像小文与三哥,是不打不相识的关系,磨合后又成了相依为命的关系;像老爷子与三哥,表面上是相互嫌弃的关系,最后还是父慈子孝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一开始可好可坏,相处久了却又自有真情在。
还有那人生的大事。以前看到的是“人生除了生死,再无大事”,电影里则排除了生,变成“人生啊,除了死,无大事”。什么是人生的大事呢?是电影中婚庆店与殡仪店代表的延续与死亡,还是悲欢离合?只怕都不是。人生的大事还是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或大或小,好过不好过都得过。过去的已经过去,将来的还未发生,处理好眼下的事才重要。
只是说起来容易,谈死亡还是太难。小时候,那些疼爱我的老人离世都没去过;未来,又希望活着的亲人们长久地活下去。最害怕医院,最不想看到离别的时候。
人生大事电影的观后感6
“种星星的人”是这部电影赋予殡葬行业的特殊称号。“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我也曾坐拥于山野之中,抬头遥望每一颗星。科学灌输多了,也就失了感性。总在想象宇宙恒星的存亡,却没有想过每一颗星都可能是某个人心里最挂记的人。
在仲夏夜的延江路,小文和三哥会不会常常遥望星河,思念自己的外婆和父亲呢?
在我心里,小文就是一个小哪吒,跳脱、调皮,却又把该放在心里的人放在心上。从小和外婆一起成长,却在一天早上醒来外婆匆匆地离去。小文,不要伤心,你睡着了,外婆会变成星星掉落进你的梦里的;小文,不要难过,难过就坐在“上天堂”外面的石凳上,看看天上的星星,听一听外婆的声音,外婆就在你身边。
失去了外婆,小文也收获了一个暖心的爸爸,不是嘛?
短短的两个小时涵盖了三哥蜕变的一年。从原来的自私、对生活无方向的三哥变成了一个爱女儿的好爸爸;从原来对殡葬行业有异议到现在子承父业,变成了一名合格的.“种星者”。三哥也许不懂父亲为何就把他往死人堆里推。其实就像歌词里写的一样——“只要你真的相信,你就是最幸福的人;只要你真的相信,你就是种星星的人”。相信这个行业,相信自己,相信天上每一颗星星,死亡并没有那么可怕。
我最感动的是老莫变成烟花消逝于长江之上吧。没有满堂的哭声、没有满堂的白布,只是把自己的骨灰装在一个最平常不过的罐子里。留下一封家书,让儿子选择一种最特别、最体面的离开方式。三哥理解您了,不知道您在天上有没有看到呢?在二儿子死去的上空,把您的骨灰掺进烟花,成为延江路那一夜最亮眼的存在。或许您已经变成了一颗星星,看到儿子的作为,估计得和其他星星炫耀了吧!
《人生大事》传递出来的观念是“人生除死无大事”。就像老莫最后说的“人生就像一本书,总是要翻到最后一页的。只不过标点符号不同,有的人是句号,有的人是省略号”。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宇宙恒星更大的事,人生里没有什么·比死亡更大的事。只要你愿意相信,只要你愿意投入生活,人生这本书的标点符号也可以是最美的星星。
我家在延江路雨花区槐安路七十三号上天堂,我是种星星的人,你也可以是。
人生大事观后感4
“种星星的人”是这部电影赋予殡葬行业的特殊称号。“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我也曾坐拥于山野之中,抬头遥望每一颗星。科学灌输多了,也就失了感性。总在想象宇宙恒星的存亡,却没有想过每一颗星都可能是某个人心里最挂记的人。
在仲夏夜的延江路,小文和三哥会不会常常遥望星河,思念自己的外婆和父亲呢?
在我心里,小文就是一个小哪吒,跳脱、调皮,却又把该放在心里的人放在心上。从小和外婆一起成长,却在一天早上醒来外婆匆匆地离去。小文,不要伤心,你睡着了,外婆会变成星星掉落进你的梦里的;小文,不要难过,难过就坐在“上天堂”外面的石凳上,看看天上的星星,听一听外婆的声音,外婆就在你身边。
失去了外婆,小文也收获了一个暖心的爸爸,不是嘛? 短短的两个小时涵盖了三哥蜕变的一年。从原来的自私、对生活无方向的三哥变成了一个爱女儿的好爸爸;从原来对殡葬行业有异议到现在子承父业,变成了一名合格的“种星者”。三哥也许不懂父亲为何就把他往死人堆里推。其实就像歌词里写的一样——“只要你真的相信,你就是最幸福的人;只要你真的相信,你就是种星星的人”。相信这个行业,相信自己,相信天上每一颗星星,死亡并没有那么可怕。
我最感动的是老莫变成烟花消逝于长江之上吧。没有满堂的哭声、没有满堂的白布,只是把自己的骨灰装在一个最平常不过的罐子里。留下一封家书,让儿子选择一种最特别、最体面的离开方式。三哥理解您了,不知道您在天上有没有看到呢?在二儿子死去的上空,把您的骨灰掺进烟花,成为延江路那一夜最亮眼的存在。或许您已经变成了一颗星星,看到儿子的作为,估计得和其他星星炫耀了吧!
《人生大事》传递出来的观念是“人生除死无大事”。就像老莫最后说的“人生就像一本书,总是要翻到最后一页的。只不过标点符号不同,有的人是句号,有的'人是省略号”。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宇宙恒星更大的事,人生里没有什么·比死亡更大的事。只要你愿意相信,只要你愿意投入生活,人生这本书的标点符号也可以是最美的星星。
我家在延江路雨花区槐安路七十三号上天堂,我是种星星的人,你也可以是。人生大事观后感8
《人生大事》作为一部殡葬题材电影,虽然讲的是殡葬题材,但并非颓丧的一哭到底或者简单的只谈生死,而是通过聚焦市井小人物的故事,启发观众从死亡的角度出发,再度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
很多人在这部电影中感受到了平凡珍贵的人间温暖,影片中既有“大笑爆哭治愈”的瞬间,也有“烟火气息十足”的市井生活,这部片子饱含“中国人独有的浪漫”。死亡不再是冰冷恐怖的,而是从容客观的存在,是我们每个人终有一天要学会面对的,也不得不面对的。
我作为殡仪馆最普通的一名工人,看完这部影片,更多的是看到了殡葬从业者的不易。我们不被大众认可,被误解,被歧视,就算被家属恶言相向,甚至拳脚相加,我们都要保持克制,秉持着“圣人之心”去照顾家属的情绪。其实很多人都不理解殡仪馆或者社会上的殡葬师对于逝者的意义。电影中有一个片段,莫三妹受委托请出老爷子为前女友的老公整理残躯,在殡仪馆整容间,老爷子亲授还原逝者躯体面容的修复技艺,为逝者老六恢复肢体和半边面容,为逝者保留了一丝尊严。这个片段不仅仅是殡葬世家的传承,还是对逝者亲属委托的一种责任。我们为逝者梳理面容,穿整衣物,就是希望能够让逝者能够干干净净、体体面面的离开世间。“他们就是干这个的,收钱就应该把事情办好”、“不要靠近我们,脏死了,晦气”,类似这样的话,我们在背地里听到了无数次。我们不求每一位家属都能有一颗感谢的心,但是我们希望能够得到家属的尊重。
何为人生大事,电影中莫三妹父亲遗言中给了答案:“人生好像一本书,每个人都会翻到最后一页,人除死,无大事。”这告诉我们,人生不要在意太多,积极面对一切。莫父干了一辈子殡葬师,最后希望莫三妹给自己安排一个不一样的发送方式,莫三妹也遵照遗嘱,把父亲的骨灰以烟花的方式发射到天空,化作一颗颗繁星。这里也点到了现在国家大力倡导的绿色殡葬,减少土葬,提倡绿色安葬方式,也许通过这部电影,很多人都会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人生大事观后感5
小文经历了三次离别,一次是她的外婆的离世,一次是舅妈的抛弃,一次是亲妈上门后不得不与莫三妹的分别。
外婆的离开对小文来说是突然的、无意识的,甚至在一切结束之后,小文依旧是一种很懵懂的状态。对于她来说,她知道的,是那个喊她多喝水的外婆不见了,是那个喊她回家吃饭的外婆不见了。在外界的喧嚣中,她只能躲在衣柜里,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她想要用她的枪赶走那些“坏人”,最终,与她相伴的,只有外婆给她缝的小老虎“豆角”。
“我外婆呢?”
小文一遍又一遍地问。这是她唯一的寻找外婆的方法。
在与莫三妹一次次的为人送终过程中,她慢慢明白了死亡的含义,夜空下,听着外婆曾经的声音,一遍又一遍,满天的星星中有一颗属于她的外婆。
舅妈的抛弃对于小文来说无疑是第二次的伤害,哥哥的不争气,舅舅的软弱,最终全部都归结到了小文的身上,她被贴上了“拖油瓶”的标签。虽然小文面对这些从来不会哭,但是她心里都明白。在意识到自己闯祸后,小心翼翼地补救,看到莫三妹的难处后无声的帮助,她在小心翼翼,却又坚强不息地生活。
第三次的别离,对小文来说是最痛苦的。这次别离,发生在从小依靠的,有外婆的家不见了之后,发生在与莫三妹一行人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温情之后,发生在她逐渐适应这里的一切之后。亲眼目睹,亲身经历,那个雨夜,但是与前两次一样,面对这样的别离,她依旧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在用力地敲打着车窗,乞求车子能够停下,不停地喊着“爸爸”,“爸爸”。所以最后,她拼劲全力也要回到“上天堂”。
因为这是她的家。
人生大事观后感电影主要讲的是刚刑满释放不久的殡葬师莫三妹在一次出殡中遇到了和外婆相依为命的女孩小文,在和小文后来的相处中,莫三妹改变了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也产生了感情。
本以为这部电影会充满着悲伤,但是前期却充满了欢快的气氛,这两个人就是一对欢喜冤家,前面非常搞笑,但是越到后面越伤感,表面上互相嫌弃,但是后面却是父慈子孝,人的关系,一开始,可好可坏,但越到后面,真情就会越浓,三妹对小文的爱,其实就是弥补童年的缺爱吧。上一辈非打即骂,永远不被赞扬的.爱,即使成年后,在生活里被理解了,也终究无法释怀,因为童年,无法再来。
中国人向来是看重死后哀荣,三妹从对白事的不理解,到渐渐体会作文吧他所做的事能带给逝者亲属的安慰,并逐渐成为真正的种星星的人。
没有人可以预知自己的身后事,但无一例外的,都是想让留在这个世界的亲人可以不用太伤心,不会太难过,三妹,带着他种星星的队伍,在市井里穿行,把一颗颗星星送上天,也送走了难以说爱的老父亲。
《人生大事》不同于《入殓师》,它讲述的是“生”的故事,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我们活着的时候能相互取暖。在今天这个疫情时代,这样的情绪弥足珍贵,它让我们懂得要爱我们身边的人,家人,朋友,爱人……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地上爱过我们的人!
人生大事观后感6
《人生大事》一口气看完了。
除了死,人生无大事。从小,长辈们总是忌讳说到这个字,死亡总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看完这部电影对于死亡有了重新的认识。死亡也是带着爱的,我们仰头看天,逝去的亲人是星星;他们在天上看我们,我们也是散落人间的星星吧。
外婆的离世,把一大一小两个被遗弃、被嘲讽、不被爱的边缘人联系到了一起。两个人从最开始互相看不上、打打杀杀,到最后爱上彼此,成为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小文,是外婆遗留在人间的针线。穿针引线,推波助澜,两个人负负得正,彼此治愈。小文妈妈就像外婆在那个线最开始打得那个结,是起初,生命的源头。三哥,一个做过监狱、从事殡葬服务行业的人,却有一颗圣人心。即使生活泥泞,带着爱与善意,谁知道下个拐角是什么?
也许,转角遇见爱。
人生大事观后感8
感觉是一部很有意思的.片子,期待朱老师的演绎!这种题材的电影,以小见大,往往会有四两拨千斤的感觉。剧情也比较新颖,比较吸引人眼球,话说龙哥擅长刻画细腻的心理活动,细节处理也到位。这样的一个角色,有点神秘,让人期待!
龙哥的每一次演绎,都是突破自己,他不会在舒适圈待着,所以他的每一个角色都给人以极大的期待,他就像一个可爱的盲盒,打开的瞬间,给人满满的惊喜。
进组的龙哥,总是没有消息。但小笼包都非常淡定,因我们知道,他在努力的工作,创造更好的角色。我们就像同路人,在各种的工作中努力,好好的生活,享受美食,做公益,买代言,期待新剧。
20xx年夏天,20xx年夏天,以后的每一年,都是带着期盼的,想想就很开心!
人生大事观后感7
影片围绕殡葬师莫三妹和失去外婆的孤儿武小文展开。莫三妹在一次出殡中,遇到了武小文,小文的出现,也意外地改变了莫三妹对职业和生活的态度。
触点一:亲情是唯一最能打动人的情感。
影片中孤儿小文因年龄太小,不知道外婆去世,一直吵着要拉走外婆的殡葬师莫三妹(三哥)将外婆还给她。“你外婆送火葬场去了,被烧了,变成烟了,飘到天上去了,不见了,消失了,你以后再也见不到她了。”被小文纠缠烦躁的三哥告诉了年幼的小文,何谓死亡?那一刻,满心期盼着外婆能回来的小文,嚎啕大哭。我不由泪崩,经历过父母离世的自己是无论如何也走不出这天人永隔的悲伤境地的,此刻的我感同身受。
触点二: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年幼的小文在唯一陪伴自己的外婆去世后,被舅母当成了拖油瓶,舅舅只能将她暂寄养于莫三妹店中。从此,拥挤的殡葬店内,有了生气,小文吵闹、欢笑,晚上搂着入睡的布娃娃,能够播放外婆语音的手表,都成了莫三妹心头最重要的东西。后来,小文舅舅无力抚养小文,三哥因未婚不能收养,三哥的搭档夫妇俩收养了小文。小文到入学年龄了,莫三妹将她送到了学校。小文在学校闯祸了,莫三妹深深地鞠躬道歉;开放日,家长参与活动:莫三妹卖力地背着小文参加亲子活动,作为家长代表表演节目,在前面跳着最妩媚的舞蹈。殡葬业,这个被别人认为不吉利的行当,在小文的画笔中,三哥,成了种星星的人,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是爱我们的人。长时间的陪伴,让这对不是父女却胜似父女的两人彼此有了深深的依恋。以至于当突然出现的小文的妈妈,和三哥商量,趁小文睡觉,接走小文时,熟睡中惊醒的小文不停地拍打着车窗,伤心不舍的三哥在车后狂追,这一幕父女分离的画面又成功地戳中了观影者的泪点。
触点三:想奋起,何时都不晚
电影开,莫三妹是一个被女友抛弃,又因与人打架入狱的二混子,出狱后继承了父亲的殡葬行当,却整日里浑浑噩噩。直到小文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他有了生命中珍视的东西。他开始接受父亲的训诫,认真学习父亲多年的行业笔记,虔诚地送走逝者。
触点四:与他人和解,与自己和解,接纳自己
三哥的女友结交了新的男朋友,三哥气愤不过,打架伤人而入狱。出狱后,三哥再次纠缠于这段牵扯不清的感情,无奈,女友已怀孕,三哥退出,结束了这段感情。本以为再不会有任何交际的女友再次出现,求三哥为出车祸去世的丈夫缝补好残缺的身体。善良的三哥退步了,他在父亲的指导下,将逝者拼凑好残肢,处理好。“这是我们的儿子。”本已面目全非而今五肢健全,老人感激涕零。三哥长舒了一口气,用宽容自己的心去原谅一个人远比痛恨一个人要舒心的多。
莫三妹的爸爸说:“人生就像一本书,总要翻到最后一页,有的人写下的是句号,有的人写下的是省略号。人生除死,无大事。”是啊,人生除死,无大事,我们能做的就是接纳和勇敢。
人生大事观后感8
最爱公主的并非王子,而是国王和王后。
一题记
今天上午,我受邀随表哥去参加家人同事孩子的婚礼,场地就在瑞丰园。
当表哥随礼之后,我们找了一个靠近T台的圆桌坐下,人已经快来齐了,婚礼也随即准备开始。由两位证婚人讲话后,婚礼也随之开始。
首先是新郎入场,接着新娘从T台一头慢慢向前走。新郎用歌声将美若天仙的新娘领到舞台中央,经过一些琐碎的婚礼典礼流程后,来到了最重要环节——双方父母入场,可在这个环节上,一片哭声让婚礼氛围有些低沉。
在新郎新娘叫完对方父母“爸妈”后,由女方家人将新娘的'手交到新郎手中并讲话。在一旁犹如仙女下凡,打扮得像公主一样的作文吧新娘,紧紧握着她父母的手,而她的父母,似乎也不愿意松手。新娘父亲在讲话刚开抬时语调还很平静,当讲到“我就把女儿交给你”时,声音有一丝颤抖,把自己娇滴滴养大的女儿交到别人手中,叫谁能舍得?在一旁的女儿强忍泪水,老父亲则已经红了眼眶。在老父亲一番声情并茂的讲话后,他将新娘那只白如玉盘的纤纤细手放入了新郎手中后,就和亲家依次下台。女孩流下眼泪,新郎为她擦拭,老父亲和母亲一步三回头,一眶眼泪。台下一片寂静……
我仿佛看到了我和妹妹身着一席婚衣,头戴婚纱,手捧着一束花朵。爸爸妈妈把我们的手放进别人手中,“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父母该是多么的不舍与苦涩。血浓于水,父母从小把女儿含辛菇苦地养大,却终要成为别人的儿媳,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最爱公主的并非王子,而是国王和王后。国王与王后永远是公主最温暖的港湾,永远是公主最牢固的靠山。父母对孩子的爱,像一条永不干涸的小溪,永不停止。
人生大事莫过于:学习、结婚、生子、老去。每件大事过后,我们会和以往的自己说再见。但不论我们经历多少大风大雨,父母都会一味包庇我们;但不论我们经过了多少人生大事,回头看父母,他们仍把我们当小孩子。
当我们度过人生大事后,请扭头,回头看,一直在背后爱我们的父母,他们一直在,一直在宠我们……
人生大事观后感9
已经看过好多天了,按道理来说应该当时就写的,印象会比较深刻一点,现在只有凭着印象来描绘一些感受。我看过的电影不算多,但是我非常喜欢看电影,时节不长,每一部电影就像是讲诉每一个人的人生故事,这种观看的过程,我是非常享受的,同时电影里面的人事物,都能让我增长眼界。电影里的主人公职业是一家做丧事的,这方面也不是很了解,所以也说不出什么专有名词来,但是题材很新颖。
我应该怎么来写这样的观后感,现在有点茫然,不知所措,让我来回忆一下让我有印象的点。
1.男主角还挺帅的,大大咧咧不着边际,但心底善良,不轻易表达内心情感,但又是一个很有温度的男人。
2.小孩虽然比较任性,但是在亲近的人面前,乖巧又懂事,让人心怜的身世,也造成她没有安全感的原因之一。小孩说,我再也不怕了,因为我有爸爸了。她在出租车里大声大声的喊着爸爸,在雨水的渲染下,这一幕幕该是多么感人,这种感觉,这种小孩需要大人的情感,这种大人被小孩认可的情感,这种,到底是什么,请原谅我,我对这方面的情感体验比较浅薄,我尚且无法描述,只在心里打一个问号。也许这是一种莫大安全感的存在,一种无法言语的信任。
3.男主角的爸爸,这是一个厚重的角色。老人家活了大半辈子,什么世面没有见过呢。我一直觉得老人家都是有智慧的人,不是每一个人都有享受变老的机会,人生在世,开开心心健健康康才是最重要的。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坦然的面对生老病死,人世间走一遭,到离别时不带遗憾。
4.女孩的养父母,虽然是挂在他们名下,但也一样的爱她。初见时,上学时,生病时也都一直陪伴在身边,就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人物角色,也拥有一颗莫大的善良,纯净的心灵。虽然以前的.工作,根本也算不上工作,就是糊口的行当,不够光鲜亮丽,但是知错能改,也善莫大焉。
5.最后再说说男主角前女友,给主角扣了一顶大大的绿帽子,非常让人讨厌。感情这个事情怎么说都不对,但是男人至死是少年,没有一件让他成长的事,男人就是男孩,只不过女人需要的是安全感,需要的是靠谱的承诺,需要的是稳定,但这些,都在男主身上看不到样子。这种感情案例,不少,但事实就是这样,并且相类似未来也会一直重复。我也祝天下所有男人,有责任有担当,爱她就要主动承担,也祝女人能够找到真正的归宿,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家。
人生大事,是自己的事,大起大落也好,平平淡淡也好,愿你开心快乐每一天!
人生大事观后感10
《人生大事》的好,不在于导演编剧多么厉害。《让子弹飞》不一定谁都拍的出来,而《人生大事》这样的本子如果导演愿意勤奋一点,想拍好不难。难的是如何试探一个国人都避而远之的话题。
《人生大事》在话题性上可以说让人耳目一新。一是国人比较忌讳死亡的话题,二是中国孤儿多且福利体系不健全,收养法律条文中的要求也是非常苛刻(如异性单方收养应有40周岁以上的年龄差等)。片子里涉及丧葬、领养等话题就开创了一个较新的话题维度。
本片是新人导演刘江江的处女作,此前在事业单位上班,期间尝试做编剧和导演,将自己亲身经历加一些社会想象组成了这样一部电影。监制韩延,连续拍过《滚蛋吧肿瘤君》、《送你一朵小红花》等片子,对于死亡的理解可能比很多导演深刻。二者合作并呈现出的《人生大事》充满烟火气,并没给死亡这个话题锁上沉重的枷锁。
在《人生大事》中多少看得出致敬《入殓师》的桥段:一个是主角无法直面逝者,被师父手把手的教学和感化;另一处是对生前不尊重自己的逝者,依然坚持了职业操守为其处理后事。在本片中三哥面对粉身碎骨的老六,就很好的致敬到以上两点。
也因为类似要素,本片很容易被拿来与日本电影《入殓师》比较。个人看来,片子对殡葬师这个职业的探讨还只是浅尝辄止。大量三哥和小文之间的感情描写,更贴近是枝裕和讲述非血缘“亲情”的《如父如子》《小偷家族》等影片,死亡在影片中不是冰凉,“搭伙过日子”让电影变得温和。
男主三哥,是片子中的平民“孙悟空”。早期因打架进了监狱,出狱后已与社会有些脱节。随其家业从事殡葬师一职,看似步入正轨,却依旧面临八十一难:职业上被人瞧不起,感情上被人戴绿帽,家庭中甚至被父亲贬到毫无地位,后来老太太戒指被冤、房本被洗等也暗示了此人生活事业中的不顺,三哥是一个在别人白眼中生活的“怪人”。
女孩武小文,是片子中的平民“哪吒”。除了cos的一身哪吒扮相,生性桀骜的她就像是一只刺猬,咬人、喷饭、大闹葬礼等将一个孩子的顽劣展现生动。同时她也是善良的孩子,如对外婆的紧随不舍、帮莫三妹拉活等等。也因为寄养家庭的环境问题,小文在幼儿园也被老师、同学当做了异类。
三哥和小文,正如同《西游》中的孙悟空与哪吒,起初是针锋对麦芒,不打不相识。在走进彼此的.世界后,二人不但罢手言和,甚至开始了互相的救赎。在小文进入三哥生活后,后者的生活有了方向,不仅工作在小文的无心插柳之下有了起色,合伙人关系以及父子关系都得以释怀,自己也一改颓靡愿意为之用心。
三哥为了安慰小文外婆的去世,编织了美丽的殡葬童话,自己的职业成为了“种星星的人”,去世的外婆就成了夜空挂着的星,这一方式也消解了幼童对亲人离开时无法理解的心结。非常喜欢这互相取暖的设定,本来双双被周遭遗弃的三哥和小文,在浪漫的“殡葬童话”之下,可以一起仰望夜空中最大密度的星群——那是爱着他们人。
电影中的小细节也做的很好:三哥用烧了一半的纸钱点烟显示了他的不羁和市井、钟美美平淡的解释外婆的死亡看得出舅妈家与外婆的疏离、老人无奈的活葬影射家庭问题、殡葬店隔壁的婚庆店就像是人生的两个站点。
电影的剧情充实,叙事也相对饱满,但吃亏在后面节奏不好,比如小文被送走后紧接着父亲去世的电话打来、再比如父亲骨灰通过烟花洒向天际时小文走丢的电话又跟着打来。虽能凸显世事无常,但没有闲笔或者过渡,事赶事的强戏剧性让前半段塑造的故事到后面开始逐渐失真。
其实电影结束在小文生日时的镜头可能会更好一些:小文和三哥相拥而泣,“豆角”一遍遍播放着外婆的语音,镜头慢慢拉远,出字幕和片尾曲。不用后续偏戏剧性的“寻亲”桥段,朴实的讲完两个被遗弃者的和解,升华逝者在身边的思想,就够了,片长也能撑90分钟左右。
再说一下被很多人诟病的亲妈出现,可能生加个亲妈是为了好过审,从某种角度说也让故事完整性得到了加强。但这种强戏剧性高密度的故事转折如果真拍成电视剧可能更为合适,塞进一部电影就有种看《长津湖》的感觉:哪里都是高潮,却不知道高潮是哪里。
关于三哥把小文送给亲妈的桥段看的时候总觉得牵强,想了想也能帮这个桥段找补下合理性,即内心自卑的三哥会认为小文投靠这里之前是没有选择的选择,既然亲妈来了送回那里也许更适合;再者三哥的家庭成员描写暗示了他是从一个缺乏母爱的环境中长大,那么想到自己现在的处境,他也不愿小文也从小缺失了母爱。总之这里展开的有一些饱和了。
电影《人生大事》中除了朱一龙、杨恩又的出色表演,其他每个配角也都不拉垮,真好。它不一定能讲到每个人的泪点上,但它填补了国内银幕上的一些话题空白,就值得鼓励。
人生大事观后感11
但这些都不重要,往往简单、深刻、耐人寻味、发人深省。每个人眼中的人生大事都不一样,有的认为是婚姻,有的认为是孩子的高考,有的认为是父母安享晚年,有的认为是事业骄傲。没有对错。在人生的长河中,有风浪,有平静,有灿烂,有苦难。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每个人都有尽头。尽头可能是从一开始就预见的,也可能是猝不及防的。当它出现时,它会让你的整个生活瞬间画上符号。
人死前没什么大不了的。请不要轻易陷入情绪漩涡。如今,各个年龄段都有很多自杀案例,这是严重的。EMO,当你遇到一些芝麻时,你会觉得世界不值得。哪里有那么多让你轻易怀疑生命或结束生命的大事?回头看是个屁。许多人想要成功,拥有自己的财富,或最高的权利,事实上,认真而平凡的`生活是绝大多数人的成功。这并不简单,你需要找到并有一个坚定不移的想法,在这个想法的驱使下,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生活有信念,有希望。 这并不容易,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环顾四周,我们盲目地工作和生活,为了生存,为了某种欲望会失去方向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我经常在书中学到认可和理解的道理,但大多数人只是把它留在脑海里,从来没有生活在这个道理的基础上。
有些课程导师会问一个问题,你真的知道你是谁吗?成龙大哥有一部电影叫《我是谁》,与你的名字、你的形象、你的地位和财富无关。以我现有的认知,它让我们知道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还需要做什么努力才能实现,我是否朝着我想成为的人的方向前进,与别人的期望和判断无关,问问自己,这些明确的。也许你会变得更加热爱生活,更加充满激情,更加拥抱别人。
最后分享一句我很喜欢的话,人这辈子只有两件事:一件关我屁事,一件关你屁事
这部电影也会刷两遍,还会有更多的启发,欢迎大家有时间去看,同时愿大家都有星星的引导,也会成为种星星的人。
人生大事观后感12
听老人说,每个逝去的亲人,都会变成天空中的一颗星星。每当我仰望星空,仿佛听到星星们在说话,就像地上的人们在满天星斗的夏夜摇着蒲扇围坐纳凉一样,我的心情变得安宁而平静。
《人生大事》是一部墓葬题材的电影。关于死亡,年少的我们总觉得很遥远,不太愿意接触这一类的作品,但在阅读余华的《活着》时,我似乎触摸到了生命的意义。于是我去了电影院,这一决定使我受益匪浅。
电影讲述的是殡葬师莫三妹和孤儿武小文的故事。莫三妹刑满释放不久,在一次出殡中,遇到了孤儿武小文,小文就此缠上了莫三妹,在笑和泪的`交织中,演绎出悲欢离合的剧情,也正是小文的出现,改变了莫三妹对职业和生活的态度。
电影中让我最为感动的是这样一幕:某一天晚上,小文在半夜独自起来,坐在外面的台阶上用儿童手表播放着外婆生前给她发的语音,小小的她不知道什么是死亡,更不知道外婆已经永远离开了她。小文不停地询问着:“我的外婆去哪了?我外婆去哪了……”看到这里,好多观众潸然落泪,吸鼻声此起彼伏,泪水打湿了口罩。三哥耐心地安慰道:“外婆变成了星星在天上看着你!”这句话治愈了泪流满面的我,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
走出影院,夜,暗得深邃,凝望那满天大大小小、忽明忽暗的繁星,那星星好像会说话,跟我诉说着人生种种。这部嬉笑怒骂和市井诙谐的电影,很真实地展现了现实的生离死别。“人生除死无大事”,毕竟人生有太多的来日方长,不畏惧生活的苦难,坚持就会看到光芒。
比起未来要面对的死亡,当下才是真正的人生大事!
人生大事观后感13
最近新上映的《人生大事》获得一致好评,在朋友的推荐下,昨天下班便奔向影院一睹为快了。
这是我第一次看殡葬题材的电影。或是觉得自己正值青春年少,死亡离自己还比较遥远;或是觉得自己阅历不够多,生死这类相对比较有人生高度的电影,自己一个人也看不明白,便很少主动去接触观看。但是看了之后,打破了我对这个电影原有的看法。
电影主要讲述的是:朱一龙饰演的殡葬师莫三妹在刑满释放不久后的`一次出殡中,遇到了杨恩又饰演的孤儿武小文。在三妹和小文后面的接触相处中,两人之间经历了很多事情,慢慢地产生了别样的感情,小文的出现,也意外地改变了莫三妹对职业和生活的态度。
本以为这类电影在看的过程中会比较压抑和悲伤,结果完全没有。前期比较轻快欢乐,先从莫三妹的出场上看:剃了个寸头、胡子拉碴、身穿花衬衫大裤衩、脚踩拖鞋、脖子上还戴着个粗链子,一口武汉方言并时不时说个粗话,俨然一副混混模样,很有喜感,也给我们一种反差,感觉和传统印象中严肃庄重的殡葬师形象不符。
电影后面部分就挺打动人,我以前自诩“菠萝头”,但还是忍不住哭得稀里哗啦的,呜呜呜,怎么就给整破防了呀!
第一次哭,是半夜小文独自起来,坐在外面看着夜空中的星星,然后在儿童手表里翻播着外婆给她发的语音,听完一段又一段,那时候小小的她还不明白外婆已经永远地离开了她。
第二次哭,是小文过生日,三哥四处找人帮她把手表里面的数据修复好,再缝制在玩偶里面送给小文,或许小文已经忘了外婆的模样,但是能让她听听外婆的声音,有个牵挂也好。
第三次哭,小文的亲生母亲来找回小文,面对小文的离开,同时又收到父亲离世的消息,三哥一个人躺在床上,悲痛不已。
电影整体的情感真实且感人,并不是强行煽情让你哭。除了对生与死的思索,更多对剧中人物父子情、父女情、婆孙情、母女情等亲情的刻画,用简简单单又真实的故事打动人。现在还记得小文在学校对三哥职业的称呼是“种星星的人”。这大概是我见过对于殡葬行业工作者最温柔的称呼了吧,小孩子是真的很美好呀!
有人说:这是一部讲述死亡的电影,却满眼都是活着的珍贵。不由得感慨,我们都要好好珍惜眼前人,给身边的亲人爱人友人多些陪伴与关怀,人生就这一趟,当然要活得温暖而又热烈!
人生大事观后感14
电影主要讲的是刚刑满释放不久的殡葬师莫三妹在一次出殡中遇到了和外婆相依为命的女孩小文,在和小文后来的相处中,莫三妹改变了对和工作的态度,也产生了感情。
本以为这部电影会充满着悲伤,但是前期却充满了的.气氛,这两个人就是一对欢喜冤家,前面非常搞笑,但是越到后面越伤感,表面上互相嫌弃,但是后面却是父慈子孝,人的关系,一开始,可好可坏,但越到后面,真情就会越浓,三妹对小文的爱,其实就是弥补的缺爱吧。上一辈非打即骂,永远不被赞扬的爱,即使成年后,在生活里被理解了,也终究无法释怀,因为童年,无法再来。
中国人向来是看重死后哀荣,三妹从对白事的不理解,到渐渐体会他所做的事能带给逝者亲属的安慰,并逐渐成为真正的种星星的人。
没有人可以预知自己的身后事,但无一例外的,都是想让留在这个的亲人可以不用太,不会太难过,三妹,带着他种星星的队伍,在市井里穿行,把一颗颗星星送上天,也送走了难以说爱的老父亲。
《大事》不同于《入殓师》,它讲述的是“生”的,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我们活着的时候能相互取暖。在今天这个时代,这样的情绪弥足珍贵,它让我们懂得要爱我们身边的人,家人,朋友,爱人……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地上爱过我们的人!
人生大事观后感15
死,向来是中国人蛮忌讳的一个话题。家中老人对“死”是敏感的,倘若偶然讲起,定回答:“呸呸呸,晦气的事不要说。”
可是,《人生大事》却是一部以殡葬为主要内容的影片,死亡这一话题贯穿始终。从莫三妹为小文外婆办了丧事,到办了一场啼笑皆非的活葬礼的大爷,到为前女友的亡夫化妆,最后是莫大爷的去世。每一场葬礼都是一次告别,每一场的葬礼都是莫三妹对“死”的认识升华,从不得不面对死亡的厌恶烦躁到面对死亡时的豁达清明。
影片中莫三妹从事的职业是殡葬师,从小就和父亲出入殡仪馆——普通人都很忌讳的地方。机缘巧合,遇到了一个没有外婆,没有父母,被舅舅舅母抛弃的小文。莫三妹看淡了死,小文懵懂于死亡。外婆离世后,小文缠着莫三妹还她外婆,她并不明白外婆去了哪里,莫三妹暴躁的告诉小文:“你外婆被烧成灰,变成烟,飘到天上去了。”后来,莫三妹却一次次“欺骗”小文:你的外婆没有死,变成天上的星星了。死亡没有变,变的是人心。在谎言之下,看出莫三妹懂得了珍惜,小文从一个“讨厌”的野孩子成了莫三妹重要的.家人。小文与莫三妹的磨合,让小文对莫三妹的称呼从直呼大名再到三哥,最后成为沉甸甸的“爸爸”。或许以前,生死离别对于莫三妹是平常事,但小文的一声“爸爸”有了羁绊,多了一根软肋,添了一份爱意。
如果说“死”是所有人都绕不开的人生大事,那为了“死”而办的葬礼上的一切,都为了治愈活着的人。《人生大事》里,对死的诠释却挺可爱:“他们并没有离开,只是提前去下一世布置我们的家了,就像这一世他们先来一样。”冰冷的未知变得温暖。“哪有什么来日方长,珍惜眼前人,总有那么一个人陪了你一程,却陪不了你一辈子。”亲人离开后心中难过,但在角落里暗暗闪着一点期待,愿他们当真如此。就像小文的外婆走了,但是那只叫“豆角”布老虎,那支手表电话里外婆的声音,都安慰了孤独的小文。
我们每一个人都乘着一辆人生列车,从出发就向着死亡一去不回。在这辆列车上,有的人只陪伴我们一站,有的人陪伴的时间会比较长。但无论陪伴多久,总有那么一天,他们会下车,目送我们远去。此刻,这部影片警醒着我,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只能伴我一程。与其离别后才开始回忆对方的好,不如现在用心的和爱我的人相处。时光消散,即便只有很短的时间,也都值得。毕竟明白了生与死的关系,积极地生活、表达爱意才是真理。
看完电影感触蛮多的,想说的想记录也都还挺多,有时候把埋藏心底话写出来也是一种释怀和治愈。死亡只能带走肉体,却不能带走我们在心里珍藏的与他们最美好记忆。电影里小文有爱他的三妹爸爸,电影外的我有爱我和我爱的家人。我们开心快乐的生活,才是对天上星星最好的告慰……
《人生大事》写的是“死”,诠释的却是“爱”!人生除死无大事,所以活着的时候就好好活。希望大家都能好好活。
【人生大事观后感】相关文章:
人生大事观后感悟06-07
人生大事观后感08-13
人生大事观后感06-24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08-11
(热门)人生大事观后感06-24
《人生大事》观后感[优选]06-07
【荐】《人生大事》观后感12-23
《人生大事》观后感[实用]12-23
人生大事观后感[优]05-23
人生大事观后感范文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