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品人生》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趣品人生》读后感 ,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趣品人生》读后感 1
诸葛亮曾说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读完这本书,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品杯茶,斟碗酒,弹首琴,都能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飘洋在繁忙,枯燥,紧张的生活海洋中,我们却忘记这些能让我们感到快乐,体验人生的小东西。停下手中的活,来煮一壶真正的茶,在那繁琐的工序中,体悟人生的真谛,我们需要一些看似无意义的事去在我们无味的生活中挑起一层涟漪,去调节我们的生活。人生的意义不在为金钱而奔波,为名利而奋斗,在于懂得寻找生活中的淡然,在淡然中品味。
就像白岩松的序言中所说“于丹教授将带领我们体验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杯茶,于闲适间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觉。悠闲的情趣与生活方式并非要让我们闲置大把的时光,放弃理想和责任,而恰恰是要让我们在建立价值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
做一些无用的事,我们需要将生活节奏放慢下来,如何放慢呢?那就去做慢节奏的事情,去品茶,去品酒,去听琴音,在做的'过程中形成一种习惯,该快的快,该慢的慢。忙完了,就可以慢下来,去修炼,去剔除毛躁的心理,去抛弃无谓的梦想、目标,丢掉焦虑的心情。
茶,似乎就是一种饮品,可你真的会喝茶吗?你的喝法称得上是品茶吗?现在,大多数人都将茶作为一种解渴饮品,而不是一种体验生活、领悟淡然的方式。在细细品茶的过程中,你曾享受到了悠闲的快乐吗?没有,因为大家从不细细品茶,享受快乐从何谈起?正所谓:“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
酒,我们都是不喝酒的人,自然不懂酒。在我们的印象中,有酒后失态,酒后驾车,但也有酒后即兴。酒在现在都是作为应酬的饮品,谁还会来仔细品尝呢?陶渊明曾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酒对于真正懂得品味的人,只是一种托子。
在这充满物质的世界里,我们不仅要学会如何正确的物质享受,还要懂得如何精神享受,拥有自己独特的享受方法,不再生活在奔波中。
《趣品人生》读后感 2
在当今残酷的社会环境中,处处充斥着功与利的身影。人们总在为那些看似重要的事情去奔波,殊不知掉进了一个疲惫的世界里,让心灵落满了尘埃……
于丹说:“相对于成功而言,幸福在今天成为了一件更加奢侈的事。”
是啊,这句话是那么的准确精辟。有太多人为了优越的物质生活而变成了功与利的囚徒,他们在追逐成功的同时不能得到人生价值的全部满足,更忽略了生活中的缕缕清香、种种美丽。也从而远离了那些零碎的、闪光的幸福。
在书中,于丹倡议我们以一种轻逸愉快方式生活,多一些闲情 —— 品品茶、弹弹琴、喝喝酒、赏赏山水。
我觉得,这些闲情虽说看似无用,但却能够陶冶我们的性情,增加我们的修养,让我们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能有一种从容的生活姿态。让疲惫的心静一静,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我喜欢品茶。就像书中所说的一样,我认为喝茶并不是为了解渴,而是为了从茶中感悟生活,品味人生的滋味。也许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茶道精神吧。书中对“茶”字的解释也别有一番风味,“茶”,就是“人”在“草”“木”之间。品茶,就是一种亲近自然的方式,也是一种心灵的浸泡与升华。它能带你的心神飞入山野,驰骋在一片和谐的绿色间。它更带给你一种滋润的感受,不仅仅是口腔,还有那干渴的心灵……
书中说:“在各种音乐形式中,琴是传递心曲的最好途径。”
我也喜欢弹琴,原来,我只欣赏优美的曲调。但读完了这本书,我开始享受每一个单一的音符。在琴声的震动下,我找到了生活的共鸣,拂去了心中积淀已久的.尘埃,发泄了心中任何的不快。溶于琴,溶于音,溶于情!
这是多么的惬意与舒适啊!
难道这不该是生活应有的样貌吗?
同学们,就从看于丹的这些文字开始吧,请让生活多一些闲情,多一些看似无用的事吧。它们虽不一定会带来成功和财富,但一定可以滋润你们的生活,让心灵静下来倾听生命的美妙,让你们多一些快乐和享受,还有幸福。这才是充实且有意义的人生。
以一种轻逸的姿态生活。我想,这大概就是我读完全书后的最大感悟了……
《趣品人生》读后感 3
于丹在与读者阔别三年之后,推出了新作《于丹趣品人生》。在书中,她传达给我们一个理念:用休闲的方式找回淡定幸福的自己,也是一种生活的方法。
在这本书中,于丹讲述了古代名士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用各种事例告诉我们,高品质的生活并不是有钱人、有闲人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古代名士般悠闲舒适的生活。于丹认为,悠闲是内心的.一种发现,悠闲是一种乐趣,悠闲是生命的一个节奏。
于丹选择了茶、酒、自然山水等每个人都可以触摸到的载体。这些载体无关物质财富,又十足中国式,自成一套仪式,可以让每个人找到一种心灵寄托。
为此,于丹延续了心灵鸡汤式的风格,或引经据典,或直陈观点,用一个个典故或现代故事,将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困惑阐释得淋漓尽致,清晰明了地回答了我们生活中所碰到的种种问题,句句直指人心,撞击心灵。
于丹用清代大戏剧家李渔的“且停亭”的故事阐述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亭子的“亭”加一个单立人,就是“停”,人进了亭子就“停”下脚步。亭子原本是空,有了人以后就有了意义。我想,《于丹趣品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于丹想在忙碌生活里给大家搭几个小亭子,让匆忙的脚步有停歇的时间。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生活呢?于丹认为,在用尽一生去实现自己毕生的愿望的时候,要懂得停下来享受生活的意趣与闲情,时时观照自己的内心,不要在忙碌中失去自己的心灵。
值得一提的是,该书中哲理性的语言俯拾即是:“喝茶未必要最好的,关键是要学会品味,才能滋养心”,“明月清风是最好的滋养品”,“走到山水之间,才能够感觉到与生命有如此亲近而深刻的融合”------这些精妙的语言背后是对生活通透的感悟,需要我们用心细细品味。
人可以憧憬未来,可以缅怀过去,但能够抓住的只有现在。于丹通过讲述琴酒茶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其实很有趣,不妨学习古人的意趣,在抚琴品酒饮茶里趣品人生。
《趣品人生》读后感 4
这本书讲述了人生在于丹眼中是什么样子的?在书的开头他曾说过: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生活情趣究竟是一种奢侈品,还是一种必需品呢?缺少有情趣的生活方式,往往会让我们在忙碌中失去自己的心灵。我们今天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呢?接下来在书中都一一讲解。
在读这本书中,就如一位心理医生在与你谈话,她会帮你解开一个个谜题,将你所有的焦虑,迷茫、抑郁全都驱散。最终在心理找回原本的自己。为了让我们更明白直观的了解,也引用了许许多多的小故事。如:差役押解一和尚,每天早上启程前差役必要清点一番:包袱,在;公文,在;和尚,在;自己也在,这才放心上路。有天晚上,和尚趁差役熟睡,将他的头发剃光,把自己的僧袍给他换上,然后逃之夭夭。次日差役醒来,例行公事:包袱在;公文在;和尚呢?环顾四周无人,摸摸自己光溜溜的脑袋,看看身上的僧袍-和尚在!差役纳闷:那么我到哪儿去了呢?包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公文是我们安身立命的职业,和尚是我们日复一日忙碌的事务。于丹说:“当我们日复一日的忙碌着,过分关注于一件一件琐碎的事情……就会越忙越忽略自己的感受,不知不觉将自己置换成囚徒。表面上看,和尚还在,但是自我却找不到了。”
在整本书中,于丹老师总的分成三大块:茶之味,酒之品,琴之趣。特别是在茶之味中,我原本不喜欢茶的苦涩,而现在,我偶尔会喝一小口,细细品味它的幽香,让自己的`心灵沉静下来,也许这才是品茶的意境。在书中虽然大部分写的是古人,但是于丹老师不是让我们学古人的生活方式,而是古人的生活情趣。这样的话无论在那里都能享受到生活情趣所带来的快乐。
这就是于丹的这本书,她告诉我们在现代社会忙碌之下,用一颗闲适的心去体验生活情趣,就会在生活中不会迷失自我。无论有多么忙,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定要在路途中品味生活,这不仅是一种情趣,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趣品人生》读后感 5
在当今社会里,相比于成功而言,幸福已经变成了更为奢侈的一件事。人们追逐成功,而成功却无法带给个人生命价值的全部满足。或许我们缺少的只是一点情趣,一点闲情,缺少了与家人共处的那些闪光的零碎的时间。从这个角度看,许多成功者不免苍凉荒芜。――于丹
真的很欣赏于丹!欣赏于丹的才华,口若悬河,出口成章!这不是一般的才女,也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境界!我深深钦佩!除了钦佩,只有多读书,多思考,多练笔,才一点点充实自己的心灵,不至于苍凉荒芜!
《于丹趣品人生》一书颇值得好好品味。很有意思的是白岩松为此书做了序《做一些无用的事》。无用的事?白岩松为什么要我们做一些无用的事?什么是无用的事?我看了题目心生狐疑,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白岩松说:“从这个时代的追求来看,升官、发财、出名,要做就要做与此有关的事儿,因为有用。而一个人喝喝茶,喝喝酒,听听琴,实在没用。因为,一个人在那儿,既不创造财富,又不营造关系,于是,孤独的人是可耻的,甚至被当做是可怜的。”我想,是啊!很多人行色匆匆,忙忙碌碌,属于自己的时间很少,属于爱人孩子的`时间更少,有的是身不由己,有的是人在江湖。我一直庆幸自己的职业很好,我很喜欢。属于自己的时间很充裕,属于爱人孩子的时间也很多,下班之余我也喜欢喝茶喝咖啡逛街买衣服。因此,我能感受到幸福,感受到闲情逸致的优雅舒适!
有人说,想要幸福,三个词很关键――物质、情趣与精神。物质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于是,人们想方设法夯实这个经济基础,一心想着赚钱,一心想着攒钱,一心想着捞钱,甚至是不择手段地抢劫、贪污等,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多么可悲,多么可恶,多么可恨!
情趣真的很重要。琴棋书画,茶酒文化,带给人优雅和高雅,哪怕是附庸文雅,我也觉得不伤大雅,感情更是幸福的源泉,幸福的依靠!
《趣品人生》读后感 6
《于丹趣品人生》中讲了一则小故事:一差役押解一和尚,每天早上启程前差役必要清点一番:包袱,在;公文,在;和尚,在;自己—也在,这才放心上路。有天晚上,和尚趁差役熟睡,将他的头发剃光,把自己的僧袍给他换上,然后逃之夭夭。次日差役醒来,例行公事:包袱—在;公文—在;和尚呢?环顾四周无人,摸摸自己光溜溜的脑袋,看看身上的僧袍—和尚在!差役纳闷:那么我到哪儿去了呢?包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公文是我们安身立命的职业,和尚是我们日复一日忙碌的事务。于丹说:“当我们日复一日的`忙碌着,过分关注于一件一件琐碎的事情……就会 。表面上看,和尚还在,…… 。”
真是这样,多年来,这颗心哪,承载着七七八八,不堪重负。被愈来愈快的生活节奏裹挟着,忙碌、打拼、奔波,行色匆匆,就仿佛《红菱艳》里穿着红舞鞋跳舞的女主角,欲罢不能。忙工作,忙家庭,忙朋友,孩子、房子、车子、票子,唯独忘记了身子——自我的存在。
于丹在书中摘取了《菜根谭》中一段话语 “ 。”她说:“ 。…… ?”“悠闲是一种生活姿态,是一种寻找自我的方式。”她举了个例子:清代大文人李渔在家乡修建亭子,取名为“且停亭”,并附对联:“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是啊,曾几何时,悠闲,对于我,对于很多人,已经成为一种奢侈了!在漫漫人生路上,是该停停脚,静静心,洗去征途上的浮躁和疲惫,让自己活得更从容更轻松更洒脱。试想,诸葛亮如果不是“卧龙岗上散淡的人”,岂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有了散淡,才能不失自我,保持本真,才能文韬武略,神机妙算,才能成为“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传奇。
不要迷失了自己,时常停下来,找回生命的本真,享受生命的真谛,体会生命中的一种闲适、从容。直到现在才明白这个道理,亡羊补牢,未为晚矣吧。
《趣品人生》读后感 7
“此时此刻的中国人,我们,怎么了?平静,正前所未有地成为奢侈品,而除了幸福,我们又似乎什么都有;人人匆匆忙忙向前进,又时常困惑:我要去哪儿?” 正如于丹在书中所说的这样,在我们如今的生活里,平静正渐渐地成了奢侈品,我们为了谋求幸福,为了达到目的一路狂奔,无暇顾及两边的风景,路边的风景被忽略了,过程中的闲情雅致也丢失了,于是乎,到达终点后却发现自己早已迷失了幸福的方向。
作为教师的我们,每天面对学生层出不穷的问题,作业中乱七八糟的答案,再加上工作、生活中的杂事……我们的心是浮躁的,我们的学生怎么可能不浮躁呢?在这种浮躁的氛围中,我们无暇去聆听心灵的声音。生活的快节奏,让一杯清茶,一杯淡酒,琴声绕梁,邀山水入境的闲适成了虚影。
于丹教授在她的《趣品人生》中带领我们体验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做个闲人,一张琴、一壶酒、一杯茶,于闲适间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觉。也许现在的我们不能像陶渊明那样悠然隐居南山,也不能像李白那样亲山临水听鸟鸣,吟诗作赋。在这个繁华而纷扰的世界里,我们能做的,只是静下心来,听一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而悠闲的情趣与生活方式也并非要让我们闲置大把的时光,放弃理想和责任,而是要让我们在建立价值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在书中,于丹用清代大戏剧家李渔的“且停亭”的故事阐述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亭子的“亭”加一个单立人,就是“停”,人进了亭子就“停”下脚步。亭子原本是空,有了人以后就有了意义。我想,《趣品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于丹想在忙碌生活里给大家搭几个小亭子,让匆忙的脚步有停歇的.时间。
是啊,无论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闲让自己停一停、静静心,回头看看最初的起点,向前望望最终的归宿,然后带着一个从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这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乔叶的《近视之心》:让心近视些,再近视些,让心沿着最本真的道路前行。这条路就是:走在熙熙攘攘的凡俗之路上,却和虚荣不打招呼,和名利不打招呼,和世故的一切纷扰都不打招呼。只是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向着自己喜欢的境界飞翔,让双臂化翅,让尘心成蝶......
《趣品人生》读后感 8
前几天读了于丹的新作《趣品人生》,读后颇有感触。
“品茶、饮酒、弹琴”是古人推崇的高雅之举,当然,在古代生产力比较落后的背景下,能品上茶,喝上酒,弹上琴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劳动人民还是为生计而奔波,最多喝碗粗茶,饮杯劣酒罢了,弹琴之类的就更谈不上了。不过,作者在文中透露出来的“放慢生活节奏、品味人生点滴”的哲理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当今社会发展迅猛,尤其是中国,三十年大发展天翻地覆,个人、企业、社会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大家你追我赶,唯恐落后于人,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充斥在角角落落,品茶、饮酒变成了不得已的应酬,弹琴学艺也仅仅为了加分升学。于是便有了下面这句于丹的话:“当下生活节奏越来越匆忙,生命中越来越缺乏仪式感。没有仪式感,人生就不庄严,心就不平静。”心不平静了就会感到累,感到压力山大,人会变得更加急躁,于是便陷入这个恶性循环中去了。
冷江鳖业(主要是我)目前也有也有这种思想存在,为了我们的理想和目标,我们一步步向外发展,想在短时间内做很多事:开拓新市场,开发新渠道,研发新产品,组建团队,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等等等等,这些事确实都是我们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但现在看来,根据企业自身实力与现实状况,分主次,分步骤地实施,效果会更好些,做企业是跑马拉松,不是百米赛跑,而且我们的目标也是做百年品牌,不是要一时的风光。
看了<趣品人生>这本书,我有了以下感悟:事业是人生的重要组成但不是全部,我们需要事业以外的兴趣爱好与朋友,这是不矛盾的,有益的;很多事欲速则不达,保持好的心态,把基础工作做扎实,量力而行;有时候放慢脚步,做个调整,会有利于接下去跑得更快;心里平静有利于个人健康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趣品人生》读后感 9
前不久读了于丹教授《趣品人生》一书,突然想起曾经读过一篇名为《幸福是一种心态》的文章。文中说:“幸福是一种感觉,它不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状态,而取决于人的心态。”这句话再次从于丹教授的字里行间跳跃而出,再次深深触动了我。
于丹教授身处其位,也算是俗务缠身了,可她却能自主调适心态,乐游于山水酒茶,寄情于琴棋书画,我想,尽管也要忙于工作,忙于生活,忙于应酬,但她一定是悠闲的,从容的,幸福的。正如书中所说,“人最想得到什么,就会成为什么的囚徒”,怎么办呢?“在名利道路上奔忙,到了这溪山清静中,不妨停一停……走进去,体会生命的一种从容”,“弹一张琴,吹一支笛……求得自己心意畅快,自得其乐”。这是很高的人生境界了,在这种境界,心是自由的,情是愉悦的,生活自然也是幸福的了。
世间万物自有其存在的方式和运行的规律,周而复始,不以我们的`处境而悲喜,不以我们的喜恶而改变,世间也没有绝对的幸福与悲惨,真正的幸与不幸其实是在我们的心中,它取决于我们的人生态度。贾宝玉生于豪门,锦衣玉食,但他因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而不幸福;祥林嫂青年丧夫,被逼离家,出卖苦力,但她以能在鲁镇自食其力而开心。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一种心态。身边有很多人,整天看什么都不顺眼,做什么都不用心,怨愤盈怀,牢骚满腹,这钟泄愤于世,与人为敌的做法,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反而会使自己更加消极懒散,更不利于身心健康。
幸福不会主动找上门,但它却赋予每个人均等的机会,等你怀着一颗真诚生活之心去迎取;幸福就潜藏在每个人心灵深处,不清除心灵消极厌世的杂草,它永远不会发芽开花!常怀一颗仁爱之心,宽容之心,知足知心,感恩之心,幸福就会常伴左右!
《趣品人生》读后感 10
偶然在图书馆看到了于丹教授的《趣品人生》,在网上购买了一本每每于临睡觉前品读只言片语。半年多下来,把于丹教授的这本书读完了。我们眼中的人生苦不堪言,那么于丹眼中的人生是什么样呢?读完后感觉到她觉得人生是搞笑的,所以品位人生就是一件搞笑的事。于丹说:“生活,就像是茶,一杯刚刚沏好茶,只是有的人会把这茶品出是极品的铁观音,有的人则会品出是很普通的大碗茶而已!”当我们中国的第一位若贝尔文学奖得主被记者采访时,也以前被追问“你觉得你幸福吗?”“幸福”这个在当下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变得多么奢侈的字眼啊,似乎即将变成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很多成功人士煞费苦心拥有了财富、名誉、地位,却惊觉发现自我恰恰丢掉了的是幸福。此刻竞争的压力使得每个人丢掉了意趣与闲情的生活方式,经常在忙碌中迷失了自我。
“宁静是一种生产力”书中给我们阐述了一种宁静的生活方式。文章引用了清人涨潮在《幽梦影》在书中的语言:“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在这个篇章里,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一木匠带着一帮徒弟干活,一不留意把手腕的手表甩在了麻屋子的刨花堆里,刨花组组有半人高。一群徒弟东翻西找仍然没找到,都去休息回来时,木匠的小儿子把手表交到了木匠手里。原先他等别人走了后,静静坐在那里倾听到了手表滴滴答答的声音,才找到了。
故事十分简单,却揭示了宁静就是一种生产力的结果。文章结尾有这样一段话:一个人的心里有太多的欲望,或者是过分地在意他人的赞誉或者诽谤之语,这颗心就会像喧嚣的小溪碎沫和澎湃的大海的浪花,鼓荡着,躁动着,以这样的心看世界和自我,能没有偏差吗?如果不能拥有一份宁静,不能拥有一种闲的话,我们能看见生命的本真吗?期望自我能拥有一份这样的宁静,还生命一份本真。
《趣品人生》读后感 11
其实,这本于丹的《趣品人生》已经放在书架上好久了。都没曾想去动动。可能是自己过于自信了。
以为关于人生的一些观点,早已了然于心。
但是看了很多关于自己工作类的书籍,偶尔也想让自己的脑子“停一停”,被其他的元素熏陶一下。
我翻开了这本书的扉页,一张非常轻逸的“于丹”的生活照引入眼帘,让我感觉很舒服,就像想象中的那样娴静。再往后翻,便是我所崇拜的央视节目主持人白岩松的一段话。他说到了“无用之用”。
这个观点恰巧和我的大学班主任所提出的观点不谋而合。此时的我有一点小兴奋。平时和孩子们讲的“共鸣”,就是这种感觉,简直回味无穷。此时的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一睹为快了。
但是,当我翻看目录的时候,我不禁又困惑了。为何她要在编排上效仿古代书籍呢。难道其中藏有玄机。于是,我带着疑问走进了这本“人生之书”。
当我在翻看“一山一水一世界”时,我被这则小故事打动了:清代著名戏曲家、大文人李渔,在家乡浙江兰溪建了一座亭子,取名曰“且停亭”。这个名字的`来由很有趣。
传说当年李渔在家乡修建亭子时,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助,出钱最多的是当地财主李富贵。财主赞助了资金,就定要给亭子取名,叫富贵亭。
李渔觉得太恶俗,就阻拦说:“且停停。”意思是说,你暂且停一下。财主说:“我给亭子取了名,你不同意,那你说该叫什么。你不是也没取出更好的名字来吗。”李渔笑着说:“我已说出名字了——且停亭。
”财主还想辩解,李渔说道:“且自在这里停一停,歇歇脚,怎么不能叫且停亭呢。”后来。李渔还为这个亭子拟了一副对联——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
在这则故事中,李渔巧妙地利用了“谐音”的这样一个知识点,将路人歇歇脚的地方取名为“且停亭”。特别是后面的一副对联。
堪称佳对啊。反观现在的我们,每天都在为孩子的学习和成绩忙忙碌碌的。但是我们也不妨停下脚步,静静地看看他们,静静地想一想,我们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我们作为他们的老师,到底应该叫他们的什么,是还原一个多姿多彩的童年给他们,还是准备成堆成堆的试卷给他们,这是我看了这本书,所萌发出的第一个感受。
《趣品人生》读后感 12
前几天读了于丹的新作<趣品人生>,读后颇有感触。
“品茶、饮酒、弹琴”是古人推崇的高雅之举,当然,在古代生产力比较落后的背景下,能品上茶,喝上酒,弹上琴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劳动人民还是为生计而奔波,最多喝碗粗茶,饮杯劣酒罢了,弹琴之类的就更谈不上了。但是,作者在文中透露出来的“放慢生活节奏、品味人生点滴”的哲理还是很有现实好处的。
当今社会发展迅猛,尤其是中国,三十年大发展天翻地覆,个人、企业、社会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大家你追我赶,唯恐落后于人,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充斥在角角落落,品茶、饮酒变成了不得已的应酬,弹琴学艺也仅仅为了加分升学。于是便有了下方这句于丹的话:“当下生活节奏越来越匆忙,生命中越来越缺乏仪式感。没有仪式感,人生就不庄严,心就不平静。”心不平静了就会感到累,感到压力山大,人会变得更加急躁,于是便陷入这个恶性循环中去了。
冷江鳖业(主要是我)目前也有也有这种思想存在,为了我们的理想和目标,我们一步步向外发展,想在短时间内做很多事:开拓新市场,开发新渠道,研发新产品,组建团队,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等等等等,这些事确实都是我们发展过程中务必要解决的,但此刻看来,根据企业自身实力与现实状况,分主次,分步骤地实施,效果会更好些,做企业是跑马拉松,不是百米赛跑,而且我们的.目标也是做百年品牌,不是要一时的风光。
看了<趣品人生>这本书,我有了以下感悟:事业是人生的重要组成但不是全部,我们需要事业以外的兴趣爱好与朋友,这是不矛盾的,有益的;很多事欲速则不达,持续好的心态,把基础工作做扎实,量力而行;有时候放慢脚步,做个调整,会有利于接下去跑得更快;心里平静有利于个人健康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趣品人生》读后感 13
《于丹趣品人生》中讲了一则小故事:一差役押解一和尚,每天早上启程前差役必要清点一番:包袱,在;公文,在;和尚,在;自己—也在,这才放心上路。有天晚上,和尚趁差役熟睡,将他的头发剃光,把自己的僧袍给他换上,然后逃之夭夭。次日差役醒来,例行公事:包袱—在;公文—在;和尚呢?环顾四周无人,摸摸自己光溜溜的脑袋,看看身上的僧袍—和尚在!差役纳闷:那么我到哪儿去了呢?包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公文是我们安身立命的职业,和尚是我们日复一日忙碌的事务。于丹说:“当我们日复一日的忙碌着,过分关注于一件一件琐碎的事情……就会越忙越忽略自己的感受,不知不觉将自己置换成囚徒 。表面上看,和尚还在,……自我却找不到了 。”
真是这样,多年来,这颗心哪,承载着七七八八,不堪重负。被愈来愈快的生活节奏裹挟着,忙碌、打拼、奔波,行色匆匆,就仿佛《红菱艳》里穿着红舞鞋跳舞的女主角,欲罢不能。忙工作,忙家庭,忙朋友,孩子、房子、车子、票子,唯独忘记了身子——自我的存在。
于丹在书中摘取了《菜根谭》中一段话语 “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 。”她说:“一个人能够平心静气,就能够获得一种智慧的能量,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 。……如果不能拥有一份宁静,不能拥有一份闲适,我们能看见生命的本真吗 ?”“悠闲是一种生活姿态,是一种寻找自我的`方式。”她举了个例子:清代大文人李渔在家乡修建亭子,取名为“且停亭”,并附对联:“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是啊,曾几何时,悠闲,对于我,对于很多人,已经成为一种奢侈了!在漫漫人生路上,是该停停脚,静静心,洗去征途上的浮躁和疲惫,让自己活得更从容更轻松更洒脱。试想,诸葛亮如果不是“卧龙岗上散淡的人”,岂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有了散淡,才能不失自我,保持本真,才能文韬武略,神机妙算,才能成为“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传奇。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要迷失了自己,时常停下来,找回生命的本真,享受生命的真谛,体会生命中的一种闲适、从容。直到现在才明白这个道理,亡羊补牢,未为晚矣吧。
【《趣品人生》读后感 】相关文章: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10-21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02-05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精选(13篇)04-03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10篇06-07
思品工作计划04-04
品控工作计划10-08
化妆品实习报告08-21
化妆品广告词02-09
护肤品广告语03-26
保健品感谢信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