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人生边上读书心得感悟

时间:2024-04-02 06:58:52 人生感悟 我要投稿

(精)走到人生边上读书心得感悟范文2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我们时常会因不同的人和事内心会有所触动,产生不同的想法,这个时候,可以写篇感悟的文章将其记录下来。那么,感悟的文章一般都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走到人生边上读书心得感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走到人生边上读书心得感悟范文2篇

走到人生边上读书心得感悟范文1

  杨绛先生老年说的话必定是有一定道理的,她也悟出了很多很多道理,下面,我来就她的这本《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一书中结合她所说,说说我的看法。

  走到了人生的边上,杨绛先生对生活一定有很多的感悟,虽然她自己觉得自己老了,但是她并不是那种消极的人吧可以说。她说:“我们不能因为看不见而断为不存在。”这是在讨论鬼神的存在与不存在,也许鬼神是有的,也许鬼神也是没有的。

  “我认为,身后的事,无由得知,我的自问自答,只限于今生今世。”这是一种活在当下的生活态度,我觉得人就应该要这样,就事论事。

  开始看到杨绛先生说人有灵魂的时候,我觉得这有点荒诞,因为我是无神论者,我认为先生的想法不对,看到先生后来写的灵与肉我才想清楚,人应该是有灵魂的,不然就只有一个肉体而没有灵魂,那不就是很呆的了吗?

  “每个人如回顾自己一生的经历,会看到某事错了,某事是不该的。但当时或是出于私心,或是出于无知,或虚荣,或骄矜等等,于是做了不该做的事,或该做的没做,犯了种种错误。而事情已经过去。灵性良心事后负疚抱愧,已追悔莫及。当时却是不由自主。”或许每个人回顾自己的过往中都常常为自己的做的不好的事愧疚,包括我自己,但是我们总是在事后才会领悟,有的事情只有做过才知道会是怎样,才会知道以后该是怎样。我回顾自己做的不好的事情的时候,我也时常感到后悔愧疚,不好意思。然后又渐渐忘掉,除非经过某件事除非有人提起,又不会太注意这些不好的事,这真的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可是认真来说,这又不是很复杂。

  人各有命,或许我们的命好,或许我们的命不好。我们不能选择我们一出生下来就有的环境,但是我们却可以选择我们自己以后的命。就像农村百姓殉国,也是自己选择自己的命,这是一种高尚!

  “声名显赫的人,死后没多久,就被人淡忘了。淡忘倒也罢了,被不相识,不相知的人说长道短,甚至戏说,恶搞,没完没了,死而有知,必定不会舒服”可见后世人对死去的人的评论,如果是赞扬,那必定会令人欣喜,如果是批评,那定会令人不舒服,说到这里,问题也来了,我们不能随便评价别人,不能随便请假某件事情的好坏。

  我们常常在照镜子的时候认为自己多么多么好看,认为镜子里的自己有时候才是真正的自己,其实并不然,有的.镜子会把丑照成美,商场里的大镜子一定是会把人照的美美的,不然怎么能够让顾客买衣服呢?我们自己单独照镜子的时候也是这种心理,自己总是好看的吧,镜子里的自己多么多么好看。但是有时候我们只有真正的认清了自己,才能够做一个足够好的人。

  “假如人死了,灵魂还保持生前的面貌,美人也罢了,不美的人,永远那副模样,自己也会嫌,还不如聊斋里那个画皮的妖精,能每夜把自己画得更美些,读后感可是任意变样儿,亲人不复相识,只好做孤鬼了。”女生都有一颗爱美的心,或许男生也都有一颗爱美的心。可是如果容颜不变,多年以后,我们真的还能说这是自己吗?

走到人生边上读书心得感悟范文2

  自己对杨绛先生,一直很敬重,老先生有着很好的人格素养。但是,知道在文字的世界里,“文不如其人”相对于“文如其人”更为成立:写出好作品的人未必好,做人足够好的又未必写得出好的作品,杨先生就属于后者;其实本来,也就不该将人和作品混为一谈,况且,好坏的标准在各人心里并不一。

  说实话,杨先生的这本书,让我比较失望。之前是偶尔看到周国平先生荐辞里的高度评价,才十万火急的要买来看的。周先生的评论显得夸张。书实为一般,前面思考的部分,说实话,思想性较低,我没有得到任何启发,在我看来都是很平凡的见解(当然不排除本人悟性较低以致未能理解杨先生的深层意图);后面注释部分,亦实为平凡无趣,一回想,其实那个时代的多例文人,写出的散文,都是带了矫情的笔调,没有出奇,只是自顾自的怜喜,是真正的起“雅兴”来“把玩”文字(这类文人一般具有殷实的经济基础,故能起雅兴,例如林语堂、周作人、苏雪林、凌叔华;而萧红、鲁迅等则是另一类;张爱则是独一例),杨先生此书虽出在当世,但其行文思路依旧沿用了那个时代的特色。每个人的思想基础不一样,对同一事物的评价也千差万别。我只是觉得,好的可读的书愈加的少了……

  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的读后感,杨绛先生在几乎是在一个女人最美好的时期吃了很多苦,到了可以安享晚年时,又不得不“我一个人想念我们仨”,尽管如此,她却从未在书中抱怨过自己遭受的不公平,就算是写回忆性质的文章,也只是淡淡地,以客观得近乎旁观的视角来记录所经历的一切,这种淡然和超脱反而教人觉得可怜——需要有多么坚韧的心,才能经得起碰撞时代的疯狂?这本书是07年初版的,今年她已97岁高龄。在正篇中陈列对命运、人生、生死、灵与肉、鬼与神等根本问题的思考,坦言内心的迷茫。杨提到自然不可理解的亲身见闻。必须指出的是,这和迷信是不同的。从教育影响便可得知。

  书中记叙他父亲在当时传统的民国家庭居然能做到不请回灶神:“吃了人家的糖瓜,就说人家的好话,这种打小报告的神送走了正好,还接来干嘛?”杨举此例是以说明她家里几十年没有所谓的灶神也是很平安的。只是和他父亲坚定的.“不信”大相径庭的是,她能够坦言不明白所亲见的非自然现象,而她自己本人是本来对这些事不感兴趣的:“以上所说,都属‘怪、力、乱、神’之类,我原并不想谈……我原是旧社会过来的‘老先生’——这是客气的称呼。实际上我是老朽了。老物陈人,思想落后是难免的。我还是晚清末代的遗老呢!”可到了96岁,她不得不谈了:“我已经走到人生的边缘边上,再往前去,就是‘走了’,‘去了’,‘不在了’,‘没有了’……我想不明白。

  我对想不明白的事,往往就搁下不想了。可是我已经走到了人生边上,自己想不明白,就想问问人,而我可以问的人都已经走了……”“我认为,身后的事,无由得知,我的自问自答,只限于今生今世。”而书名的小标题,就是《自问自答》。丈夫死去了,女儿也过世,她活得太久太久,这境地,本该是何等的寂寞和苍凉,然而这个老太太,仍旧费尽最后的气力去解开一些谜语,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勇气。其实这些都是早年的一些收集,真正落力的是序文,花了杨2年半时间才尘埃落定。最为感动的反倒是正篇之后的……

【走到人生边上读书心得感悟】相关文章:

走到人生边上读书心得感悟范文02-02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11-29

《走在人生边上》读后感12-02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12-12

《人生》读书感悟03-19

《人生》-读书感悟02-15

最新《人生》读书心得11-16

路遥《人生》读书心得12-22

《苦才是人生》读书心得01-24

《人生》读书心得体会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