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的人生不残缺》读后感

时间:2024-01-09 06:54:57 人生感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弟弟的人生不残缺》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弟的人生不残缺》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弟弟的人生不残缺》读后感

《弟弟的人生不残缺》读后感1

  做生活的强者——读《弟弟的人生不残缺》有感

  新年的味道已经渐渐的淡了,我要重新投入到新的状态中。我拿起了这本书——《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我翻到《弟弟的人生不残缺》这一页,开始聚精会神地读起来。

  这篇文章写了一个“身残志坚”的故事。文章写了“弟弟”初二时患了骨髓炎,一条腿短了十厘米。在治疗过程中,“弟弟”一年有八个月不能下床,他让“我”把初中所有的教科书都拿给他。3年后,他又重新走入课堂。毕业后,“弟弟”和我来到深圳。深圳竞争非常激烈,“弟弟”所学的只是一些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他一直觉得自己学得不够多。“弟弟”来到深圳以后,每天都夜以继日地工作、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弟弟”终于成为一家网络公司的项目经理。

  读完文章,我的.脑海中便迅速地浮现出一个人,她就是中国残疾人协会主席——张海迪。张海迪5岁时因患骨髓炎。胸部以下全部瘫痪,因此她没有进过学校。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孜孜不倦地学习,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1983年,张海迪走上了文学之路,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疾病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的为文学而战。至今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美丽的英语》、《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有《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她的作品在社会青年引起了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韩国出版。

  张海迪和文中的“弟弟”的成功说明了人生只要坚持,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残疾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四肢健全的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以张海迪和文中的“弟弟”为榜样,永远做生活的强者。

《弟弟的人生不残缺》读后感2

  今天我闲得无聊便拿出了《小学语文阅读新干线》来看,当我看完《弟弟的人生不残缺》这篇文章后,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

  文中写道:“弟弟上初二是患了骨髓炎,家里没有能力带他到大城市看病,只能在县城医院治疗,治了3年却落下了残疾,一条腿短了1厘米。在这治病过程中他有8个月不能下床,不久后,他让我把书拿到床边,说:‘既然我的身体无法改变,那就让书来改变自己吧!’”读到这里,我的心被这位“弟弟”震撼了,他从那以后就与瘸分不开了,但他并不自暴自弃,反而更加努力,要用书来改变自己。换了我,肯定会伤心欲绝,灰心丧气,而他没有这样,他以另一种方式来改变自己。

  接着,我又继续往下看:“从那以后,小小年纪的弟弟脸上有了笑容。他自己在床上读完了初中课程,3年后他又重新走进课堂,与那些比他小几岁的`孩子同时参加中考,当年升入中专。”读到这里,我陷入了沉思:文中的弟弟由于家庭经济的困难,不幸落下了残疾,可他并没有因此成为一个不幸的人,他凭着坚强和毅力改变了自己,造就了自己。他已3年没有步入课堂了,可他通过自学,依然能够考入中专,这样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不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吗?

  后来,这位“弟弟”在29岁是就在事业上小有成就,成为一家网络公司的项目经理……残疾人尚且如此,我们四肢健全的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我想了许多许多,我始终记着弟弟的这句:“既然我的身体无法改变,那就用书来改变自己吧!”虽然只是那么一句简短的话语,但也足以让人感受至深,它使我懂得了:人生不会十全十美,只要坚持,只要有毅力,就没有做不成的事。“弟弟”的成功不在于他的勤奋刻苦,而在于他的坚持不懈。人生贵在坚持,只有坚持的人最后才会取得成功。我,作为新世纪的少年,今后一定会以桑兰、海伦·凯勒、文中的“弟弟”为榜样,永远做生活的强者!

【《弟弟的人生不残缺》读后感】相关文章:

《人生不设限》读后感06-26

人生不设限读后感02-11

《人生不设限》的读后感10-11

《人生不设限》读后感(优秀)07-06

《人生不设限》读后感[热门]07-07

[推荐]《人生不设限》读后感07-07

[荐]《人生不设限》读后感07-07

(必备)《人生不设限》读后感07-07

【热门】《人生不设限》读后感07-07